他亲自端来一碗温水,放在巧月嘴边,淡淡道,“先喝。”
巧月嘴唇紧闭,眼里没泪。她知道自己几乎活不成了。她的训练里,没有被捉之后怎么活,只有怎么死。她看向那支簪,簪已拆,死也死不了。她忽然有点茫然。
许显纯看她一眼,将水碗放远了一些,声音也远了一些,“喝了,明天肯定能走。你要不喝,今天就走不了。”
这话没有狠意,只是平静。巧月喉头动了动,还是张口,咽下一口。水里有极轻的解药味,不苦,像青草。
伙计那边已经扯出线头。绒布匣里装的不是刀,是一小袋粉,粉色微黄,嗅之似香非香。暗哨拿来一只银勺试之,银勺表面过了一回,现出黑色。伙计嘴硬,指甲陷进掌心。
许显纯捏开他的手,摊在桌上。他看着那双手,指甲缝里干净,掌心起了薄茧,像写字多的人,又常拿绳索。不是一般的伙计,倒像是牙行里走里手的,能走前能走后。他问了一句,“你叫何名。”
伙计咬牙不说,“叫什么。”
“”
许显纯不动怒,从袖中取出一枚小木梆,轻轻敲在桌上两下,节奏紧密。门外的脚步声随之进退一回,有人去看后巷。
须臾传回消息,后巷里果然有两人躲在水缸后,腰间藏有短刀,已被制住。两人身上带着盐票半截,是旧票,印模磨损。短刀上缠的绳子有盐霜,说明过手之处就在盐栈。
伙计这才知道局已破,眼里有了碎。他还想硬到底。许显纯不慢不紧,又敲了两下木梆。
这回进来的是一名中年妇人,衣色素净,眼角刻着浅浅的纹。她走到巧月面前,看着她的眼睛,轻声道,“孩子,别怕。我姓张,这里不杀人。你要说,就能活,你不说,路就没了。”
巧月看着她,喉头又动了一下。她想起自己被卖来的那天,想起生母被人按着手盖印的样子,又想起这几日被教的话。她低下头,声音很轻。
“我是从广陵后巷里来的。教我的人姓冯,大家叫他冯娘子。他与盐商公所有来往,常常领人过去,我也去过两回。”
“冯娘子住哪。”
“住万花桥南。”
“谁让你来的。”
“是赵大,大家叫他赵总,盐船上的总甲。他说要去见的大人是新来的,不能给他脸,要给他点颜色瞧。他还说,这是做过的事,没什么怕的。”
“赵总跟哪个盐商走得近。”
巧月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两个名字。一个是江家,一个是钱家。扬州盐商,江钱两姓名头极大,家有园林,坐拥盐引,惯会走上下。许显纯的眼里起了一线冷。
那边的伙计终于泄气,断断续续说了话。他叫宋瘦,瘦是外号,人精瘦,眼生光。他从小在盐栈边长大,后被钱家看中,做了走内的事。
他这回来,是带药粉来抹在屏风上,借夜风散到屋里,让人头晕,再由瘦马下手。他自己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被镜子反了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