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推演北原,我成了乱世屯王 > 第8章 暗中备战,匠户三人组雏形

陈砚舟将那本炭笔写就的账本从安粥棚木桌上拿起,翻至空白页,指尖在“工分-口粮-结余”三格之间划过。
泥地上昨夜未干的划痕已被晨露浸淡,但轮廓仍在。
他未抬头,只将账本递向一旁。
周秉文伸手接过,袖口微动,露出腕上一道旧烫痕。
他低头看本,又抬眼扫过排队领粥的流民,忽然蹲下,在账本背面添了一行小字:“异常工分三例,申时前复核。”
赵老栓站在粮囤边,手里捏着一袋米,称了三遍。
他皱眉,把米袋往桌上一蹾:“昨儿发了八十七签,按这账,该耗米四斗三升五合,可我这秤上少了六升。”
陈砚舟右手指节轻敲三次。
推演浮现:
【人力误差率:127

新账制下可降至≤15】
他走过去,抽出账本中对应页,指着工分签编号:“三十七、五十一、六十九,未登记领粮时间,但签已销。”
周秉文立即翻出签筒,倒出三枚残签,边缘有刮痕。
“有人改签。”他说。
赵老栓冷笑:“写字的总以为字能当饭吃,可米不会自已长腿跑掉。”
“但它会被人偷走。”陈砚舟将账本放回桌上,正中,“从今日起,三账分立——周先生记,赵师傅验,我统。午时三刻,账板公示。”
他抬手一指粮囤前木桌:“工分签对口粮格,错一文,追一文。错三文,停工三日。”
人群静了一瞬。
有人低头看签,有人悄悄缩手。
周秉文取出炭条,在账板正面写下“工分签核验流程”,字迹工整。
赵老栓则拎起秤杆,站到桌侧,铁臂横立,不再言语。
三人位置,自此定下。
雨前的风压着草尖贴地而行。
陈砚舟带赵老栓绕至屯区东缘,脚踩进一道干涸沟渠。
他蹲下,手掌贴地,右手指节无声敲击泥面。
推演启动:
【地形利用率:d级

加筑夯土墙后可达b级】
【最佳防线:沿东沟红泥带布设,借湿土增强黏性】
【建议厚度:一尺五寸,高六尺,设三处隐蔽出入口】
他抓起一把红泥,在掌中搓揉。
土质黏重,含砂量低,遇水不易塌陷。
他起身,从袖中抽出半截炭条,在沟壁上画出断面图:底宽上窄,内侧设台阶,外坡抹泥防攀。
“照这个修。”他说。
赵老栓盯着图看,眉头皱紧:“像墙,不像灶。”
“就说是修灶。”陈砚舟将炭条折断,塞进他手里,“废砖、碎石、烂铁,全收进来。熔炉点起来,烧些连接件。”
“不炼铁?”
“不炼。”
“那熔它作甚?”
“要的是铁水,不是铁锭。”陈砚舟声音压低,“铸榫头,让卡扣,能连木石就行。”
赵老栓盯着他,半晌,点头。
当晚,铁匠铺后屋炉火微亮。
赵老栓将几块废铁投入坩埚,火舌舔过炉口。
他从怀里摸出一张草图,铺在砖上,对照着熔液颜色,用铁钳夹起一截弯曲铁条,浸入铁水。
末端凝固后,显出一圈不规则凸起,形似螺纹雏形。
他没再看,将铁条藏进炉角碎砖堆下,盖上灰。
第三日午后,乌云压顶,风卷残叶扑打粮囤油布。
陈砚舟刚走出安粥棚,一名流民踉跄跑来:“囤底漏了!水从缝里冒出来!”
他快步赶到主粮囤,掀开油布一角——底部木板已发黑,湿气上泛。
“搬!”他下令。
周秉文立刻抓起账本:“多少人?搬多少?记哪一笔?”
“三组轮换,每组十二人,运至东侧干坡。”陈砚舟右手指节敲击三次。
推演浮现:
【最优搬运路径:效率提升40】
他抬手划出三条路线:“甲组走北坡,乙组穿中道,丙组绕南线。每袋记‘湿粮转移’专项工分,双倍计。”
周秉文迅速在账板新增一栏,炭笔飞动。
赵老栓已带两名铁匠赶到,掀开囤底支架,用铁条撬起腐木。
“再晚一日,整囤得塌。”他咬牙,“得加铁撑。”
“现在就让。”陈砚舟说。
赵老栓点头,转身就走。
周秉文抬头:“账目通步更新,但……若有人虚报搬运次数?”
“每袋米,我亲自编号。”陈砚舟从怀中取出一叠窄竹片,“搬一袋,插一签。签数对账,错一查十。”
周秉文沉默片刻,将竹签接过,分发给记账员。
搬运开始。
人群按路线穿行,井然有序。
周秉文立于高台,每见一袋运出,便在账板划记。
赵老栓在干坡指挥堆叠,加固底架。
陈砚舟穿行其间,手持竹签,逐一插入米袋。
雨点开始落下。
一袋、两袋、十袋……至第一百零七袋时,周秉文忽然喊停:“丙组多报三袋!签未插,账已记!”
陈砚舟立即走向那三人。
其中一人手还搭在袋口,指缝沾着湿米。
“谁让你们记的?”他问。
无人答。
周秉文翻开账本:“是乙组记账员代录,说‘顺手帮一把’。”
陈砚舟将竹签抽出,插回签筒:“今日所有工分作废。三组组长,留名账底。”
他转向周秉文:“从今起,搬运签与工分签分离。签在米上,账在人前。错一,全组停工。”
周秉文点头,当众撕去旧栏,重画新格。
雨势渐大,搬运未停。
至黄昏,粮囤清空,百袋米稳置高坡。
赵老栓抹去脸上雨水,低声说:“底架加了六道铁撑,撑得住。”
周秉文合上账本,泥水顺着封面流下。
他抬眼看向陈砚舟:“三账无误,湿粮全数转移。”
陈砚舟站在泥地中央,雨水顺发梢滴落。
他蹲下,用炭条在湿泥上画出一圈圆:“这里,建瞭望台基座。”
他画得极慢,线条清晰。
直径六尺,石基深埋,预留三道暗槽。
周秉文看着图,忽然问:“这台,能看多远?”
“十里。”陈砚舟说,“若夜里有火,二十里也可见。”
赵老栓盯着图看,半晌,低声道:“这不像瞭望台……倒像炮台。”
陈砚舟未答。
他起身,将炭条折断,插进泥中。
周秉文低头,发现那截炭条正落在“深埋”二字之上,像一根钉。
赵老栓弯腰拾起一块铁片,是昨日试铸的连接件,边缘毛糙,末端带螺纹。
他摩挲片刻,忽然蹲下,在泥图外圈刻了一道环形凹槽。
陈砚舟看见,未动。
周秉文从怀中取出算珠,那枚六棱木珠已被雨水打湿,他轻轻放在图中央。
三人立于雨中,泥图在脚前。
陈砚舟右手指节最后一次敲击。
推演浮现:
【团队协作效率:初始值41

当前值78】
【防御l系筹备进度:12】
【人力可信阈值:突破临界点】
他抬头望向东沟方向,红泥带在雨中泛出暗光。
赵老栓忽然开口:“熔炉还能再烧一夜。”
周秉文低头看着账本,湿墨已晕,但字迹未乱。
陈砚舟从袖中取出一枚新竹签,在泥图旁写下:
“明日申时,验基槽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