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造谣的人之中,有一个在花楼喝酒时喝醉吐露了实情。
偏巧当时又有几位有功名的书生和一位御史在场。
第二天那位御史就状告了安南母女。
一时间,众人哗然。
“好家伙,所以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位清珂郡主求而不得?”
“这是由爱生恨了吧,看她传的那些话,她是生怕誉王殿下不被猜忌啊。”
“不奇怪,有其母必有其女,那位安南公主当年不也是不顾两国交战,死活要嫁去姜国,你说她要是为了国家去和亲的那也就算了,她偏偏不肯嫁给姜国皇帝,反而为了脸看上了没有实权,当时还是大皇子的姜国顺王爷。”
“听说她原本是有婚约的,为了退婚差点弄死别人半条命,当娘的那么狠毒,做女儿的又能好到哪去。”
一时间,朝中之人对安南母女口诛笔伐,吓得她们躲在太后宫中不敢出来。
恰逢太后又有些不舒坦,母女两干脆就一心伺候太后。
帝后二人见她们如此乖觉,一时间脾气倒是发不出来。
我以为这一切都是韩庆之的手笔,谁知他也是一头雾水。
我俩相顾茫然,只能归咎于两人行事太过,老天也看不顺眼了。
我再次见到赵清珂,是在为姜国使臣送行的宫宴上。
她不同于初见时的明艳张扬,整个人憔悴了很多,
可见这段日子着实不太好过。
“我要走了,之前的事都是我的错。”
宴会行到一半,她当众走到我面前对我行了一礼。
我笑着看她,既不说原谅也不说不原谅,就这么晒着她。
她行礼的动作很快就在众人的窃窃私语中摇晃起来。
一会儿,即便我没发话,她也直起身若无其事般地坐到我身边。
“虽然庆之表哥负了我,但我不怪他,我知道,他只是更喜欢你罢了。”
她一脸落寞地说:“男子多是薄情寡义的,是我不好,给不了他什么助力,可是徐姑娘你不同,你父亲是皇帝舅舅的心腹,外祖家又手握兵权,你确实比我更适合庆之表哥。”
我正喝着饮子呢,闻言差点一口酸梅浆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