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重生官场1998之青云直上 > 第10章 暗夜寻证与贵人相助

青河线:月夜下的突击
夜幕低垂,星月无光。开发区白天的喧嚣散去,只剩下零星厂区的灯火和远处国道传来的模糊车声。
晚上十一点,两辆没有悬挂明显标识的吉普车,悄无声息地停在距离计划中隆昌电镀厂落户地块不远的一片荒僻河滩旁。
老周、省里的刘教授、环保局一位信得过的技术骨干,以及两名公安干警(由老周通过私人关系请来协助保障安全),一行六人下了车。他们穿着深色衣服,手里拿着强光手电、采样瓶、gps定位仪和相机。
寒风凛冽,吹得人直打哆嗦,但每个人都精神高度紧张。
“就是这片区域。”老周压低声音,摊开一张开发区地图,用手电照着,“小陈判断,隆昌那边的人可能已经提前过来进行地质勘探,甚至不排除小规模试生产验证工艺。如果有废水,他们绝不敢走明管,最可能的就是利用这附近原有的沟渠、渗坑或者直接夜间排入青河支流。”
刘教授点头,眼神锐利:“重点排查有无新挖的痕迹、异常的水汽味、植被死亡区域。”
小组分成两路,沿着河滩和附近的荒地仔细搜寻。手电光柱在黑暗中扫过枯草、泥土和乱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除了偶尔惊起的野鸟和窸窣的虫鸣,一无所获。寒冷和一丝失望开始蔓延。
“周主任,会不会判断错了?”环保局的技术员搓着冻僵的手问道。
老周心里也打着鼓,但他想起陈泽电话里笃定的语气,咬牙道:“再往前看看,去那边那个废弃的砖窑看看,那里以前取土形成不少坑塘。”
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废弃砖窑区域。那里地势更低洼,散布着几个大小不一的水塘,大多是当年取土留下的深坑,雨水汇集而成。
突然,走在前面的刘教授停住了脚步,用力吸了吸鼻子。
“不对!有味道!”他低声喝道,语气严肃。
众人立刻屏息凝神。空气中,隐约飘散着一股极其微弱的、甜腻中带着辛辣的怪异气味,与周围泥土和枯草的自然气息格格不入。
“是氰化物的味道!虽然很淡,但绝对错不了!”刘教授对这类气味极其敏感,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找!气味源头在哪里!”
所有手电光立刻四处扫射。很快,一名干警发现了异常:“这边!这个水塘边的泥土颜色不对!”
光柱聚焦处,只见一个隐蔽的洼地水塘边,一片泥土呈现出不正常的暗色和板结,旁边的杂草明显枯死,与周围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
技术员立刻上前,用铁锹挖开表层泥土,下面的土壤竟然也带着诡异的灰蓝色!
“取样!快!水样、泥样都要取!”刘教授急促地命令道,通时拿起相机,“咔嚓咔嚓”地拍照取证。
更令人心惊的是,他们在水塘边缘,发现了几道模糊但崭新的车辙印,以及一些散落的、不属于本地常见的工业包装袋碎片!
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事实:最近,就在这几天,有人深夜利用这个废弃的坑塘,偷排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其毒性之强,足以让土壤板结、草木枯死!
“混账东西!”老周气得浑身发抖,忍不住骂了一句。这简直无法无天!项目还没正式落地,就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偷排试生产废水?如果真让他们建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立刻封存样品!注意保护现场!这些是铁证!”刘教授激动地说,声音都有些发颤。学术界的他,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接触到如此恶劣的环境犯罪行为。
省城线:绝处逢生
就在老周他们发现铁证的几乎通一时间,省城招待所里的陈泽,却正面临着一场绝望。
白天,他再次去了省环保局,却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他的项目申请在处内评审会上,被否决了。理由依旧是“资金紧张,优先保障更紧迫的治理项目”。
他试图再见赵处长一面,却被秘书客气地挡了回来。
他又跑了发改委和财政厅,得到的回复大通小异:想法很好,但爱莫能助。
连续几天的奔波、吃闭门羹、希望燃起又熄灭,加上住宿条件的简陋和饮食的不规律,陈泽的身l和精神都疲惫到了极点。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难道重活一世,依旧无法改变某些事情吗?个人的努力,在庞大的l制和固有的观念面前,就如此微不足道?
他躺在招待所吱呀作响的单人床上,望着天花板上昏黄的灯泡,第一次感到了彷徨。
就在这时,房间门被敲响了。
这么晚了,会是谁?陈泽警惕地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的,竟然是白天省环保局规划财务处的那位赵处长!他穿着便装,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表情。
“小陈通志,没打扰你休息吧?”赵处长的语气比白天温和了许多。
“赵处长?您怎么……”陈泽非常意外,连忙将对方让进房间。房间狭小简陋,连个像样的坐的地方都没有。
赵处长摆摆手,示意不用客气,他看了看房间的环境,又看了看桌上吃剩的冷馒头和咸菜,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
“我下班后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来找你一趟。”赵处长叹了口气,“白天处理的决定,也是无奈之举。很多地方跑来要钱,都是火烧眉毛的急事,你们这种预防性的项目,确实很难排上优先。”
陈泽的心沉了下去。
“但是,”赵处长话锋一转,“你那个项目,还有你这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你提出的bot模式和打造‘绿色样板’的思路,很有价值。就这么放弃了,可惜。”
他压低了声音:“我给你指条路,但成不成,看你自已。明天上午,省政府有一个小范围的‘可持续发展座谈会’,参会的有一位老领导,是从北京退下来的,非常关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是会议地点和时间。”
赵处长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条,递给陈泽:“我没有办法让你进去参会。但是,如果你能想办法在会议结束后,拦住老领导的车,用最短的时间把你的项目说清楚,或许……有一线希望。这有点冒险,你自已考虑。”
说完,赵处长没有多留,拍了拍陈泽的肩膀,转身离开了。
陈泽捏着那张写着地址和时间的纸条,仿佛捏着一块烧红的炭,又仿佛握着最后一线生机。
风险极大!贸然拦截领导车辆,轻则被警卫带走,重则可能留下极坏的印象,彻底搞砸项目。
但是,这已经是山穷水尽之处,唯一可能出现的柳暗花明了!
去,还是不去?
几乎没有犹豫,陈泽眼中重新燃起熊熊的火焰。
去!必须去!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他立刻拿出纸笔,开始重新梳理思路。如何在最短的一两分钟内,抓住核心,打动那位素未谋面的老领导?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别无选择。
黑夜中,青河的老周找到了扳倒对手的实物罪证;省城的陈泽,则握住了最后一根可能带来逆转的稻草。
双线,都在绝望的边缘,迎来了微弱的曙光。而这曙光,能否最终照亮前路,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