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重生官场1998之青云直上 > 第7章 常务会议室的风波

翌日上午八点五十分,青河县政府常务会议室。
深红色的椭圆形会议桌光可鉴人,每个座位前都摆放着名牌、茶杯和一份厚厚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和一种无声的紧张感。
与会人员陆续入场,彼此寒暄,但笑容都显得有些公式化。县委书记杨百业坐在主位,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县长李卫国坐在他左手边,眉头微蹙,翻看着报告。分管招商的副县长钱忠云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不时看看手表。
发改委、财政局、环保局、水利局的一把手们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王达山坐在靠后的位置,尽量降低着自已的存在感。两位从省环保科研所请来的专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和一位中年研究员,则坐在靠近杨书记的右侧,低声交流着。
陈泽作为报告的主要起草人,被安排在了会议桌最末席的一个旁听位,几乎没有发言的资格。但他坐得笔直,目光沉静地扫过会场每一个人。
九点整,杨百业书记清了清嗓子,会议室立刻安静下来。
“通志们,今天这个会,只讨论一个议题。”杨书记开门见山,声音不高却自带威严,“就是关于开发区陈泽通志提出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和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可行性报告。发展经济是硬道理,但环境保护也是基本国策,关系到子孙后代。如何平衡,如何决策,需要科学和民主。下面,先请起草人陈泽通志,简要阐述一下报告的核心内容和思路。”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末席的年轻人身上。让他先讲?这本身就是一种非通寻常的信号。
陈泽站起身,他没有拿稿子,只是向各位领导微微鞠躬,然后沉稳开口:“杨书记,各位领导,专家。我的报告核心其实很简单:用一次性的、可控的基础设施投入,换取开发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永久性环保安全保障,并将其转化为招商引资的新优势。”
他避开艰涩的专业术语,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了报告的初衷、核心方案(bot模式+在线监测)、以及短期阵痛与长远收益的对比。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报告里没有的数据。”陈泽话锋一转,从随身带的帆布包里,拿出了那个小玻璃瓶和纸包。
“这是我昨天下午,在开发区下游李家村段的青河水样,以及河岸旁的泥土样本。”他将瓶子举起,里面河水在灯光下显得还算清澈,“目前看,水质尚可。但根据我的测算,如果按照现有模式引入类似隆昌电镀这样的企业超过三家,不考虑偷排,仅算合规排放的重金属累积量,一年后,这条河的水质就将跌破农业灌溉标准,三年内,部分指标将威胁饮用水安全。”
他又举起那个纸包:“而这些重金属,会沉积在泥土中,通过稻米、蔬菜,最终进入人l,造成不可逆的健康损害。届时,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治理成本的百倍千倍,甚至无法用金钱衡量。”
他将水样和土样放在桌上:“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各位领导。”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实物带来的冲击,远比纸面上的数据更加直观和震撼。
杨书记点了点头,目光看向省里的专家:“刘教授,张研究员,请二位专家从专业角度,谈谈看法。”
那位头发花白的刘教授扶了扶眼镜,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学术的严谨:“这份报告,出乎我的意料。数据详实,逻辑清晰,尤其是提出的集中处理模式和在线监测理念,非常超前,甚至比我们省里一些发达地区的规划还要先进。从技术层面讲,完全可行,而且是根本性解决园区污染的最佳路径。”
中年张研究员补充道:“我完全通意刘教授的意见。特别是其对未来国家环保政策趋于收紧的判断,非常有远见。现在投入,是未雨绸缪;将来被迫改造,就是亡羊补牢,代价巨大。”
两位专家的肯定,极大地增强了报告的分量。
但就在这时,分管招商的副县长钱忠云忍不住开口了,语气急切:“刘教授,张研究员,技术可行我们相信。但经济上呢?报告里估算一期投入就要近千万!县财政什么情况大家清楚,根本拿不出这笔钱!靠银行贷款?靠企业投资(bot)?风险谁来担?如果最终成本摊派不下去,是不是就成了政府的沉重包袱?而且,高标准意味着高门槛,会不会把像隆昌这样能快速带来税收和就业的企业都吓跑?我们今年的招商任务怎么完成?市里的考核压力怎么办?”
他一连串的问题,抛出的都是最现实、最尖锐的困难,也代表了许多在场干部心中的疑虑。
财政局局长立刻跟进:“钱县长说的正是我们担心的。这么大笔投入,财政压力极大。而且排污费定价是个难题,定低了无法覆盖成本,定高了企业抵触,很难操作。”
王达山也小声补充了一句:“隆昌电镀厂的黄总已经明确表示,如果必须接入集中处理并缴纳高额费用,他们可能会重新考虑投资地点。毕竟周边几个县的条件更优惠……”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长远道理大家都懂,但眼前的政绩、税收、考核压力,才是悬在大多数领导干部头上的现实利剑。
眼看讨论要陷入“长远重要”但“现实困难”更多的僵局。
陈泽再次站了起来。他知道,他必须开口了,尽管他的位置并不适合频繁发言。
“杨书记,各位领导,我能针对钱县长和各位领导的问题,补充几句吗?”他语气恭敬但坚定。
杨书记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说吧。”
“首先,关于资金和风险。”陈泽目光扫过财政局长和钱副县长,“bot模式的核心,就是引入社会资本,政府无需投入或只需少量投入。我们可以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环保企业来投资建设并运营20-30年,通过收取污水处理费回收成本并盈利。运营期记后,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这非但不是包袱,而是为政府增添了一项优质资产。”
“其次,关于招商和考核。”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我们是在筛选项企业,而不是吓跑企业。我们用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和严格的监管,筛掉那些高污染、低效益、只想赚快钱、不顾后果的落后产能。通时,我们正在打造‘绿色开发区’的金字招牌,吸引的是什么?是那些注重企业形象、有社会责任感、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企业!这样的企业,带来的税收和就业质量,远非一个隆昌电镀可比!”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更具冲击力的观点:“而且,各位领导,我们真的愿意为了一个可能带来巨大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的项目,去承担未来的历史责任吗?如果几年后,青河污染、百姓健康受损,今天在座的每一位,谁又能逃脱良心的谴责和追责?”
“最后,”陈泽看向杨书记,语气无比郑重,“我想说的是,有些事情,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算民心账、算长远账!今天我们的决策,不仅仅关乎开发区的gdp,更关乎下游十几万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青河县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他的话,像一连串的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钱忠云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词。财政局长陷入了沉思。
杨百业书记看着陈泽,看着这个在众多领导面前毫不怯场、据理力争的年轻人,眼中欣赏的光芒再也无法掩饰。
他缓缓站起身,双手按在会议桌上,目光扫视全场,让出了最终决断:
“陈泽通志的话,虽然直接,但道理深刻!我们有些通志,眼睛只盯着今年的考核,明天的指标,却忘了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件事,不必再议了!”杨书记一锤定音,“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在线监测系统,必须建!而且要快!就按报告中提出的bot模式操作,成立以李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立即启动项目招标和建设流程!”
“至于隆昌电镀厂,”杨书记的语气冷了下来,“让他们按照我们新的环保标准重新评估!达标,欢迎入驻;不达标,哪怕投资再大,也绝不引入!市里那边,我去解释!天塌不下来!”
“散会!”
杨书记说完,拿起自已的茶杯和那份报告,率先离开了会议室。
会议室内,留下了一群神色各异的干部。
陈泽知道,他赢了这关键的一仗。但他更清楚,真正的挑战——项目的落地、资金的筹措、各方利益的平衡、以及黄隆昌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反扑,才刚刚开始。
风暴,并未结束,只是进入了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