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细雨无声地洒在青石板上。林未站在画廊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被雨打湿的梧桐叶出神。墙上挂着他最新的作品——《画颜》,画中女子眉目如画,唇角微扬,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忧伤。
林老师,展览马上就要开始了,您准备好了吗助理小杨轻声问道。
林未转过身,点了点头。这是他个人画展的开幕夜,业内许多知名评论家和收藏家都会到场。作为新锐画家,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时刻。
画廊里渐渐热闹起来,人们举着香槟,在林未的画作前驻足欣赏。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幅《画颜》,几乎所有来宾都会在这幅画前停留最久,有人赞叹画中女子的神韵,有人探究画作的技法,更有人好奇画中人的身份。
林先生,这幅画的模特是谁我从未见过如此特别的气质。一位资深收藏家问道。
林未微微一笑:她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中。
这是实话。三年前,林未开始反复梦见同一个女子,梦中的她时而欢笑,时而落泪,总是在他即将触碰到她时消失不见。直到半年前,他终于将梦中人的容貌完整地呈现在画布上,并取名为《画颜》。
展览进行到一半,林未感到有些疲惫,便悄悄走到二楼的休息室。刚推开门,他却愣住了——一个女子正站在窗前,听到开门声,她转过身来。
时间仿佛静止了。
站在林未面前的,正是他画中的女子。一样的眉眼,一样的唇形,甚至连右眼角那颗小小的泪痣都分毫不差。
你是谁林未几乎说不出话来。
女子微微一笑,那笑容与画中如出一辙:我叫颜雨,是楼下那幅画的仰慕者。
林未难以置信地摇头:不可能,我从未见过你...
也许在另一个时空见过呢颜雨轻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芒。
林未轻轻关上休息室的门,将楼下展览厅的喧嚣隔绝在外。他转身时,注意到颜雨正站在窗前,雨水在玻璃上划出蜿蜒的路径,将窗外梧桐树的轮廓晕染成一片朦胧的绿色。她的侧脸在雨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和,仿佛他画中的人物真的从画布上走了下来。
要喝点什么吗林未走向角落的小茶几,上面摆放着一个精致的白瓷茶具套装,我这里有些不错的龙井,或者如果你更喜欢,我还有些咖啡。
颜雨转过身来,微微一笑:茶就好,谢谢。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仿佛能直接抵达人的心底。
林未注意到她说话时右手会不自觉地轻抚左手手腕,那里戴着一串淡蓝色的水晶手链,每一颗珠子都像是凝固的雨滴。他烧水时,水壶发出的嗡嗡声与窗外的雨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奇妙的安宁氛围。
你的画,颜雨忽然开口,目光转向墙上挂着的一幅小尺寸油画习作,那幅《雨巷》,你是在去年秋天画的吧那天也在下雨,你站在窗边,看着巷子里撑伞的行人,突然有了灵感。
林未手中的茶叶罐差点滑落。他确实是在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创作了那幅画,但这件事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
你怎么会知道他忍不住问道,将沏好的茶递给她。白瓷茶杯在她手中显得格外小巧,她的手指修长而优雅,指甲修剪得很整齐,透着健康的粉色。
颜雨接过茶杯,氤氲的热气使她的面容有些朦胧。我猜的,她轻声说,但眼神却闪烁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光芒,你看,画中的雨丝斜落的角度,还有巷子里积水反射的光影,都很像今天的雨。
林未在她对面的扶手椅上坐下,老旧的皮革在他们移动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不只是这样,他坚持道,你刚才说的,几乎和我当时的状态一模一样。
茶香在空气中弥漫,混合着松节油和颜料特有的气味。颜雨小啜了一口茶,然后轻轻将茶杯放回茶碟上,发出一声清脆的碰撞声。
也许是因为我能感受到你在创作时的情绪,她沉思着说,目光变得深远,在这幅画里,我看到了孤独,但不是悲伤的孤独,而是一种宁静的自我对话。你用了大量的灰蓝色调,但在巷口却添了一抹暖黄——那是咖啡馆的灯光,对吗你故意让那盏灯显得温暖而遥远,就像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避风港。
林未感到一阵头皮发麻。他确实在那幅画中隐藏了这个细节,甚至连他最亲密的学生都未曾注意到这个刻意安排的隐喻。
你也是画家他问道,注意到她的指尖没有任何颜料痕迹,这在这个行业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颜雨摇摇头,一缕黑发从她的耳后滑落,她轻轻将其拨回原处。不,我只是...欣赏者。她的目光再次飘向那幅画,但我能看出你在处理光影时的犹豫——这里,她指向画中屋檐下的一片阴影,你修改过三次,最终决定用更深的普鲁士蓝混合一点赭石,而不是单纯的黑色。
林未彻底震惊了。这个细节他只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提到过,而那本日记一直锁在他的抽屉里。
窗外,雨下得更大了,雨点敲击玻璃的声音变得密集起来。房间内的光线逐渐变暗,林未起身开了灯。柔和的黄色灯光从壁灯中洒下,在颜雨的脸上投下长长的睫毛阴影。
抱歉,我是不是说得太多了颜雨忽然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
不,完全不会,林未急忙说,我只是很好奇,你似乎对我的作品了解得比我自己还要深刻。
他们又聊到了绘画技法。颜雨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蛋彩画到现代数字艺术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但她谈论这些技术时的角度很特别——不是从学术或历史的角度,而是从创作者的心态和情感出发。
每次技术革命背后,都是艺术家想要更精确地表达内心视像的渴望,她说这话时,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划着线条,仿佛在描摹某种看不见的图案,比如凡·艾克兄弟改进油画技法,不是因为想要更写实,而是因为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光影变幻如此微妙,先前的方法无法捕捉那种转瞬即逝的美。
林未发现自己完全被她的见解吸引。楼下的展览、等待交流的收藏家、他原本计划要做的演讲——所有这些都被抛到了脑后。世界上仿佛只剩下这个房间,雨声,和这个能看透他灵魂的女子。
当他们讨论到林未最著名的光影系列时,颜雨甚至能准确描述他在创作特定画作时的环境细节。
《晨光中的百合》是你凌晨四点开始画的,她语气肯定地说,那时工作室里只有你一个人,你煮了一壶浓得发苦的咖啡,收音机里播放着古典音乐频道,是德彪西的《月光》。画到一半时,你发现最初的光影处理不对,于是刮掉了整片背景重新开始。
林未的手微微颤抖,他不得不把茶杯放回茶几上。这些事我不曾告诉任何人,他轻声说,甚至连我自己都快忘记了那天的细节。
颜雨的眼神忽然变得柔和而忧伤:有些记忆会以另一种方式保存下来,林未。在色彩中,在笔触里,在你创造的每一个光影之间。
墙上的时钟显示他们已经交谈了近两个小时。林未惊讶地发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仿佛只是转瞬之间。
我必须道歉,他忽然想起自己的职责,我完全忘记了楼下的展览,我是主人,不应该离开这么久的。
颜雨微微一笑:有时候,一场真实的对话比任何社交场合都重要。她站起身,裙摆轻轻摆动,在灯光下泛起丝绸特有的柔和光泽,我也该走了。
等等,林未不假思索地说,我们还能再见面吗我想...我想继续我们的谈话。
颜雨犹豫了片刻,她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雨已经小了,梧桐树叶上的水珠在街灯光线下闪闪发光。
明天,她轻声说,如果你愿意,明天下午三点,我常在人民公园湖边写生。她从随身的小包里取出一支老式的钢笔,在林未递过来的速写本上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墨水的颜色是一种奇特的深蓝色,几乎像是夜空。
她离开后,林未独自站在休息室里,空气中还残留着一丝淡淡的栀子花香。他走到窗前,正好看见颜雨撑着一把淡蓝色的伞走出画廊,她的身影在雨雾中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街角转弯处。
林未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
楼下的喧哗声再次传入他的耳中,但林未的心神仍然留在那个刚刚发生的、不可思议的对话中。他低头看着速写本上的电话号码,那些数字的笔迹优雅而陌生,墨迹在灯光下微微反光。
雨完全停了,玻璃窗上的水珠慢慢滑落,像是无声的泪水。林未深吸一口气,终于转身走向门口,准备回到他的展览中去。但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接下来的几周,林未和颜雨几乎形影不离。他们一起逛博物馆,在公园写生,在咖啡馆讨论艺术直到打烊。林未发现自己前所未有地灵感迸发,为颜雨画了无数张素描,每一张都栩栩如生。
但奇怪的是,颜雨总是回避谈论自己的过去。每当林未问起她的家庭或成长经历,她就会巧妙地转移话题。她似乎没有固定工作,却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和艺术了如指掌。更令林未困惑的是,颜雨总能预知一些小事,比如突然的阵雨或是咖啡馆的特色甜点。
一个午后,林未在为颜雨画肖像时忍不住问道:你相信命运吗
颜雨保持着姿势,眼神却变得深邃:我相信有些相遇是注定的,无论经过多少时间和空间,该相遇的人终会相遇。
就像我们林未放下画笔,走到颜雨面前。
颜雨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林未,有些事情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但请相信,我对你的感情是真实的。
林未吻了她。在那一瞬间,他感到一种奇异的熟悉感,仿佛这个吻他们已经分享了千百次。
随着时间推移,林未注意到颜雨的一些怪异行为。她有时会突然消失几小时,回来后却对去了哪里含糊其辞。她似乎对现代科技不太熟悉,第一次见到智能手机时表现出的惊讶远超常人。更奇怪的是,她在阳光下似乎比在月光下更加...透明
林未摇摇头,觉得自己一定是想多了。
直到那个雨夜。
林未原本约了颜雨共进晚餐,但她迟迟未到,电话也无法接通。担心之下,林未驱车前往颜雨的公寓。到达时,他发现房门虚掩着,推开门,里面空无一人,只有桌上放着一本古老的日记本。
林未犹豫了一下,翻开了日记。里面的字迹工整而古老,墨迹已经有些褪色。日记的主人是一个生活在民国时期的年轻画家,名叫沈墨。令林未震惊的是,日记中提到了一个叫颜雨的女子,描述与他认识的颜雨一模一样。
...今日又见颜雨,她站在梧桐树下,雨打湿了她的旗袍下摆。我为她撑伞,她回头对我微笑,那笑容足以照亮这灰暗的世界。我知道我不该爱上她,因她不属于这个时代,但我已无法自拔...
林未一页页翻看着,心跳越来越快。日记记载了沈墨与颜雨的恋情,以及一个惊人的秘密——颜雨来自未来,她能够穿越时间,但每次停留都有时限。更令人震惊的是,日记中还夹着一张素描,画中的女子正是颜雨,落款是沈墨,1925年。
林未瘫坐在椅子上,脑海中一片混乱。这一切太超乎常理,但他手中的日记和素描又是如此真实。就在这时,手机响起,是颜雨。
林未,我知道你发现了日记。颜雨的声音带着哭腔,来画廊,我会解释一切。
当林未赶到画廊时,颜正站在《画颜》前,身着一条淡蓝色的旗袍,与日记中描述的一模一样。她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有些朦胧,仿佛随时会消散。
都是真的,是吗林未轻声问道,你来自另一个时代
颜雨转过身,眼中含泪:不,我来自这个时代,只是比你所知的要早...近百年。
她开始讲述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1925年,18岁的她在一次意外中获得了穿越时间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受控制,她会在不同时空间跳跃,每次只能在一个时代停留数月。
我第一次见到沈墨是在1925年的秋天,颜雨抚摸着画框,声音轻柔,他是那么有才华,我们相爱了,但我知道我迟早会离开。他为我画了许多画,包括那幅最初的《画颜》。
那你是怎么来到现在的又为什么找我林未问道,心中已有答案,却仍希望自己猜错。
颜雨走向他,伸手抚摸他的脸颊:因为你就是沈墨的未来时空的化身。你们的灵魂是同一个,创作着同样的画作,爱着同一个人。我能感知到你的存在,这次我努力控制能力,特意来到你的时代。
林未后退一步,摇头道:这太疯狂了...我不相信时间旅行...
那你怎么解释这个颜雨从怀中取出另一幅小型油画,与林未的《画颜》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风格更为古典,落款确实是沈墨,1925年。
林未凝视着两幅几乎相同的画作,心中的防线彻底崩塌。他想起自己从小到大对民国时期的莫名迷恋,那些反复出现的梦境,以及初见颜雨时那种强烈的熟悉感。
这次我能停留的时间不多了,颜雨的声音开始变得飘渺,她的身体似乎在逐渐透明,每次穿越都会消耗我的生命力,这是我最后一次时间跳跃了。
林未冲上前想要抱住她,却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实体:不!一定有办法的!
颜雨微笑着,眼泪滑落却仿佛星光般消散:爱能跨越时间,却战胜不了时间。能再次遇见你,已经足够了。
她的身影越来越淡,最终化作点点光芒,消散在空气中。只剩下那幅民国时期的《画颜》从空中飘落,被林未接在手中。
之后数月,林未陷入深深的消沉。他取消了所有展览,拒绝见任何人,整日对着两幅《画颜》饮酒度日。朋友们都担心他再也无法从悲伤中恢复。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夜。林未醉醺醺地翻看颜雨留下的日记,发现最后一页有一行之前被忽略的小字:
若真爱心诚,时间亦可逆转。寻找时空交汇之处,月圆之夜,以血为媒,以心为引,或可重写命运。
林未猛地清醒过来。他研究了所有关于时间旅论的资料,查询月圆之日,最终决定在画廊尝试日记中提到的方法——这里是他与颜雨相遇的地方,无疑是时空交汇之处。
月圆之夜,林未按照日记中的指示,以血为媒,以心为引,站在两幅《画颜》之间。当月光透过天窗洒在他身上时,他感到一阵天旋地转,随后失去了意识。
醒来时,林未发现自己躺在一条老上海的街道上,周围是黄包车、旗袍女士和欧式建筑。他成功了,他来到了1925年。
经过多方打听,林未找到了沈墨的住处——一栋临街的小公寓,同时也是画室。他敲门后,开门的正是年轻时的自己——沈墨。两人对视的瞬间,都感到一种奇异的熟悉感。
林未谎称自己是海外归来的艺术评论家,对沈墨的作品很感兴趣。沈墨热情地邀请他进屋,画室里挂满了颜雨的画像,每一幅都栩栩如生。
她是我灵感之源,沈墨看着画中的颜雨,眼中充满爱意,虽然我们相识不久,但我感觉我们已经相爱了好几辈子。
林未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按照历史,颜雨很快就要离开这个时代,而沈墨会在思念中度过余生,最终在战乱中早逝。
如果我告诉你,我可以让她永远留在你身边,你相信吗林未突然问道。
沈墨惊讶地看着他:什么意思
林未决定坦白一切。他讲述了自己来自未来,是沈墨未来时空的身体,以及颜雨穿越时间寻找他的故事。出乎意料的是,沈墨并没有认为他疯了,而是静静地听完整个故事。
所以你是未来的我,而颜雨即将离开沈墨轻声问道,眼中既有震惊也有理解。
林未点头:但日记中提到了方法,或许我们能够改变这一切。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颜雨走了进来。当她看到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男人时,惊讶地捂住了嘴。
这...这是怎么回事她看向沈墨,又看向林未,眼中逐渐浮现出理解与惊喜,林未你怎么会...
三人坐下来,林未再次解释了整个情况。颜雨听完后沉默良久,终于抬头说道:我确实感觉到这次穿越后能力在减弱,可能真的无法再跳跃时间了。
那就留下来,沈墨握住她的手,无论你来自哪里,我都爱你。
颜雨眼中含泪:但我不属于这个时代,我的存在可能会改变历史...
爱本身就是改变历史的力量。林未轻声说,我来到这里,就已经改变了历史。
经过深入讨论,他们想出了一个计划。林未记得历史上第二天会有一场大火烧毁城西的一片仓库区,多人丧生。如果他们能阻止这场火灾,挽救那些生命,或许就能证明颜雨留在这个时代是有意义的。
第二天,三人提前赶到仓库区,果然发现了一场小火源正在蔓延。他们及时报警并唤醒居民,成功避免了一场灾难。这件事登上了报纸,沈墨和颜雨被誉为英雄。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晚颜雨发现自己的能力完全消失了——她似乎真正融入了这个时代,不再被时间拉扯。
月圆之夜再次来临,林未知道自己该回去了。在告别时,沈墨和颜雨紧紧拥抱了他。
谢谢你为我们做的一切,颜雨含泪道,未来的我遇到的是未来的你,而现在的我属于现在的他。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排。
林未微笑道:爱能跨越时间,这次我们终于战胜了时间。
返回的过程比来时轻松许多。林未醒来时,发现自己回到了现代的画廊,两幅《画颜》依然挂在墙上,但民国那幅的落款旁多了一行小字:致林未,感谢你为爱穿越时空。
林未的生活逐渐回归正轨,但他的心中多了一份平静。他举办了一场名为《时空情书》的画展,展出了他与沈墨隔空合作的作品,震惊了整个艺术界。
一个雨夜,林未在画廊整理作品时,门铃响了。他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年轻女子,手中拿着一封泛黄的信封。
您好,我是颜雨和沈墨的曾孙女,女子微笑着说,家族委托我将这个交给您。
林未颤抖着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1930年的结婚照——沈墨和颜雨幸福地笑着,旁边站着他们的孩子。照片背面写着:
爱能跨越时间,也能创造时间。感谢你给我们的时光。——永远爱你的颜雨和沈墨
雨停了,月光透过云层洒落。林未望着照片中幸福的笑容,终于明白真正的爱永远不会被时间束缚,它会以各种形式,穿越时空,永恒存在。
窗外,梧桐叶上的雨滴映照着月光,如同无数个时空中的爱,闪闪发光。
林未独自坐在画廊的休息室里,手机播放着《画颜》的旋律。雨又开始下了,细密的雨点轻敲玻璃窗,与歌曲的钢琴前奏交织成一片朦胧的音幕。
他轻声跟着唱起来,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显得有些孤单:我为你描绘过美丽颜容...
歌声中,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墙上那幅1925年的《画颜》。画中的颜雨微笑着,眼神温柔而深远,仿佛随时会从画布中走出来。林未注意到,在昏暗的光线下,画中人的眼睛似乎闪着微光,就像真的在注视着他一样。
从不管别人会怎么看我...他继续唱着,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打着节拍。这一刻,他完全理解了歌词的含义——当年沈墨作画时,又何尝在意过世俗的眼光爱情本身就是超脱世俗的存在,就像艺术,不需要解释,只需要感受。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紧接着雷声隆隆。在雷声的间隙中,林未仿佛听到另一个声音在和着他一起唱:只有你的温暖才能融化我...
他猛地转头,休息室里依然只有他一人。但空气中似乎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栀子花香,那是颜雨身上的气息。
林未闭上眼睛,继续跟唱下去,这次他的声音更加坚定:我只要你多看一眼我,再不管对与错...
在歌声中,他仿佛看到两个时空在这一刻交错重叠:1925年的沈墨在画室里专注地描绘着颜雨的容颜,而2025年的自己正在凝视着那幅穿越时空的画作。两个不同时代的艺术家,
因为同一个女子,同一份爱情,通过艺术产生了奇妙的连接。
雷声再次响起,这次更近更响。在雷声中,林未清晰地听到一个女性的声音加入合唱:你摄取了我的魂魄,只留下这躯壳...
那不是耳机里的声音,而是真真切切地从房间的某个角落传来的。林未暂停音乐,屏息倾听,但除了雨声,什么也没有。当他重新播放歌曲时,那个声音已经消失了。
他走到那幅民国时期的画作前,手指轻轻抚过画框。至少在你的生命中,我曾逗留过...唱到这最后一句时,他的声音微微颤抖。
就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画廊的灯光忽然闪烁了几下。在明暗交替的瞬间,林未确信自己看到了——画中的颜雨,对他微微眨了一下眼睛,唇角扬起一个更加明显的微笑。
灯光恢复正常后,画作又恢复了原样。但林未注意到,画框下方不知何时多了一行之前未见的小字:爱永恒,时空无界。
手机播放器自动切换到下一首歌,但林未没有再听下去。他静静地站在画前,任由窗外的雨声填满整个空间。在那个瞬间,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爱从未消失,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跨越时间,跨越空间,永恒不变。
最后,他轻声对自己说:至少,在你们的生命中,我也曾逗留过。
data-fanqie-type=pay_tag>
这句话既是对颜雨和沈墨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在爱情的漫长旅程中,每个人都是过客,但正因为如此,每一次相遇都显得格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