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越是如此云淡风轻。
兄弟二人心中就越是憋闷。
曾几何时。
他们才是郭府中最受瞩目的年轻一代。
是师父师母的得意弟子。
可自从杨过从外面回来了出现后。
一切都变了。
先是在桃花岛上。
后来在大胜关英雄大会。
如今到了襄阳。
他更是文武双全,成了师父口中的“国之栋梁”。
而他们呢?
他们每日勤修苦练,巡查城防,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们自问武功不弱。
对师父师母忠心耿耿。
可为什么所有的光环都笼罩在杨过一人身上?
他们仿佛一直活在他的阴影之下,从未真正被师父师母看到过。
武敦儒性格沉稳些。
他只是默默地攥紧了手中的酒杯。
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眼神晦暗不明。
武修文则性子更急,他脸上勉强维持的笑容已经有些僵硬,喉头滚动,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将那杯中的美酒都烧得变了味道,辛辣苦涩。
黄蓉心思何等剔透,早已察觉到两个徒弟情绪的变化。
她看了一眼兀自说得起劲的丈夫。
又看了一眼面色各异的武氏兄弟。
心中暗叹一声。
她端起酒壶,笑着打圆场道:“靖哥哥,你也莫要只夸过儿了,敦儒和修文这些年也长进了许多,城防布控,军士操练,他们都帮了你不少忙呢。”
郭靖一愣,随即点头道:“是是是,蓉儿说的是,大武小武也都是好孩子,为襄阳城尽心尽力,为父都看在眼里。”
这句补充式的夸奖。
听在兄弟二人耳中。
非但没有起到安慰作用。
反而更像是一种敷衍,让他们的脸色愈发难看了!
宴席在一种略显微妙的气氛中结束了。
回到分给他们的独立院落,夜风清冷,吹散了身上的酒气,也让白日里重逢的狂喜彻底沉淀下来。
院中的石桌旁。
武三通看着两个儿子。
心中充满了失而复得的珍视与多年亏欠的愧疚。
“儒儿,文儿。”
武三通开口道,声音温和而郑重:“爹爹疯了这些年,没能尽到教导你们的责任,如今你们长大了,在郭大侠麾下做事,定要懂得分寸,凡事三思而后行。”
因多年的亏欠,他的关爱显得格外小心翼翼,甚至有些管教甚严。
也正因为如此,这才让武三通忍不住反复叮嘱道:“你们要时刻谨记,郭大侠是你们的师父,更是当世的大英雄,他的安排,自有其道理,你们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听从号令,万万不可冒进,一切都要以稳妥为先。”
大武小武自然是没有察觉到武三通因为对自己的亏欠而总是说出这些“废话”。
要知道。
这一整个晚上。
俩人的心情本就不算太好。
在加上俩人本就心高气傲。
又被酒宴上的一番话刺激得心头火起。
此刻听闻父亲这番“稳妥为先”的教诲。
只觉得是一盆冷水从头浇下。
在俩人听来。
这哪里是叮嘱。
分明就是小瞧了自己。
是把自己当成不懂事的孩子看待。
武修文首先按捺不住,他上前一步,激动地说道:“爹!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们想上阵杀敌,想像杨大哥一样,为襄阳城建立功勋!”
武敦儒也沉声附和:“是啊,爹,师父师母教我们武功,不是让我们一辈子跟在后面巡查城墙的,我们想证明自己,我们也有能力为郭大侠分忧!”
他将心中酝酿已久的想法说了出来:“实不相瞒,我们兄弟俩观察了多日,发现蒙古大军在西侧的粮草营地,夜间巡逻存在疏漏,我们想.....想请命带一队精兵,夜袭他们的粮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