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七零全家盼我死,军区大佬派专机来接 > 第108章  省里来人摘桃子

“快看!县里又来车了!”
“我的天,还用红布盖着个大家伙,是啥宝贝?”
“肯定是给芷丫头送好东西的!这架势,比上次送拖拉机还唬人!”
村民们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呼啦啦地围了过来,跟在队伍后面,朝着姜芷家走去。
赵大山正在大队部算分红的账,听到动静,披上棉袄就冲了出来。
他一眼就看到了县医院牛院长那张笑出了满脸褶子的脸。
“牛院长!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赵大山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迎上去。
“赵大队长,我们是来给姜神医送牌匾的!”
牛耕宏的声音洪亮,故意让周围的村民都听得清清楚楚。
他大手一挥,身后两个干部立刻上前,猛地扯下了红布。
一块厚重油亮的黑漆木牌,在灰蒙蒙的冬日下,骤然亮起一片金光。
“县人民医院药材培育及临床观察基地”!
十六个描金大字,笔锋锐利。
人群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热烈讨论。
“乖乖!药材基地!这是什么意思?”
“临床观察……是不是说,以后县医院的大夫都得来咱这儿上课?”
“你懂个球!这说明咱红星大队,是县医院的亲戚了!咱村的人去看病,得排头一个!”
村民们激动得满脸通红,看向那块牌匾的眼神,比看自家祖宗牌位还要虔诚。
这块牌子,跟拖拉机不一样!
拖拉机是力气,这牌子,是脸面!
是红星大队以后能在十里八乡横着走的凭证!
牛耕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清了清嗓子,高声宣布。
“经县卫生系统研究决定,正式批准红星大队为我县唯一的官方药材培育基地!今后,红星大队将得到县医院全面的技术和资源支持!”
话音未落,供销社的马主任也从人群里挤了出来,手里扬着一份红头文件。
“同志们!我代表县供销社宣布,红星大队正式列为‘生产建设重点扶持单位’!”
“从今往后,春耕秋收,化肥、柴油、种子!只要是红星大队要的,我们供销社,保质!保量!优先供应!”
两个晴天霹雳,把村民们砸得幸福地晕了过去。
“芷丫头!咱们的活财神呢!”
不知谁喊了一声,所有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那座青砖大瓦房。
姜芷听到了动静,不紧不慢地走了出来。
她身上只披了件干净的薄棉袄,看到这阵仗,依旧是清清冷冷的样子,微微点头。
“牛院长,马主任,有劳了。”
“不劳烦!是我们该做的!”
两人连忙摆手。
“赵叔,”姜芷转向赵大山,“这牌子是集体的荣誉,就挂在大队部最显眼的地方吧。”
“哎!好!好!”
赵大山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连点头。
他从干部手里接过那块沉甸甸的牌匾,像是捧着整个红星大队的命根子。
挂牌仪式办得轰轰烈烈,两个牌子,一左一右,挂在了大队部斑驳的土墙上,瞬间让这破屋子有了几分衙门的气派。
赵秀娥站在人群里,腰杆挺得笔直。
现在的她,是“姜神医”的母亲,是药材基地的“技术总监”,走到哪里都有人尊敬地喊她一声“赵大娘”。
她看着女儿清冷的侧脸,看着她在数十道狂热的目光中依旧淡然,眼眶又一次热了。
这天晚上,姜芷正在灯下写着什么。
赵秀娥端来一碗熬得浓浓的姜汤:“小芷,喝点暖暖身子。今天外面站了那么久,别着凉了。”
姜芷放下笔,小口喝着,辛辣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
“娘,以后药田的事,您要多上心了。”她忽然开口。
赵秀娥一愣:“我?我不行,我就是帮你看着,大事还得你拿主意。”
“不,您行。”姜芷认真地看着她。
“您在侍弄花草上,很有天赋,也比我有耐心。村里那些婶子大娘也信服您。”
“以后药田的日常管理,您全权负责,我只管技术和销路。”
赵秀娥的心脏猛地一跳。
全权负责。
这四个字,让她前半生所有的卑微和怯懦都给驱散了。
一股从未有过的力量,从她心底涌了上来。
“好!”她重重点头,“小芷你放心,娘就是豁出这条命,也给你把药田看好!”
就在红星大队被巨大的喜悦包裹时,一封加急电报,从省城而来,惊动了公社。
陈支书看到电报内容,手里的搪瓷缸子都差点摔了。
省农业厅,要派专家组前来考察!
他不敢怠慢,蹬上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顶着风雪就往红星大队冲。
当赵大山和姜芷得知这个消息时,赵大山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拳头。
“省……省里的大官要来?”
姜芷眉心一蹙。
暖棚的事,她早就料到会惊动上面。
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级别这么高。
她心里更清楚,这些人名为考察学习,实则想来“摘桃”。
三天后,一辆极少见的伏尔加轿车,顶着一路的风雪,行驶在新修的神医路上,最后稳稳停在红星大队的大队部门口。
车门打开,下来三个人。
为首的是一个戴着眼镜、身穿呢子大衣的男人,约莫五十多岁,气质儒雅。
他就是省农业厅的副厅长,王建功。
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神情严谨的老者,他是省农科院的首席专家,姓刘。
最后是个拎着公文包的年轻秘书。
公社的陈支书和大队长赵大山,早已在寒风里冻得脸膛发紫,见状立刻堆起满脸的笑迎了上去。
“王厅长!刘专家!欢迎,欢迎啊!欢迎领导来我们红星大队指导工作!”
陈支书的腰弯成了虾米。
王厅长只是矜持地点头,目光越过他们,投向村庄深处。
这个小山村,道路出乎意料的干净,来往社员的脸上,也看不到他想象中的麻木与贫穷,反而透着一股子精气神。
他此行的目的很明确。
“姜芷同志呢?”
王厅长开口,直奔主题。
“哎!芷丫头正在暖棚那边忙活呢,我这就带您过去!”赵大山赶紧在前头引路。
一行人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鬼见愁山坡上走。
王厅长的皮鞋很快沾上了泥泞,他眉头微皱了一下。
当那几个在白茫茫天地间蒸腾着热气的巨大塑料暖棚,突兀地闯入视野时,饶是王厅长见多识广,眼神也凝滞了一瞬。
而他身后的刘专家,已经加快了脚步。
走进暖棚的瞬间,一股混着泥土芬芳的温热气浪扑面而来,将满身的寒气驱散殆尽。
眼前,是与棚外冰天雪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一片生机勃勃的翠绿,一株株植物精神抖擞,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
刘专家已经彻底忘了领导。
他蹲下身,捻起一把黑得发亮的土壤凑到鼻尖轻嗅,又小心地触摸着一株药苗的嫩叶,神情震惊。
“这土……这肥力……还有这火道的设计,简直是鬼斧神工!不可思议呐!”
姜芷正在指导几个妇女给新一批的药苗疏叶,听到动静,她缓缓直起身。
她擦了擦手,掸了掸衣角的泥土,这才不紧不慢地走过来。
“王厅长。”
她平静开口,微微点头示意,眼神清澈。
没有半点寻常村姑见到大官的局促与讨好。
王厅长审视着眼前的姑娘。
太年轻了。
可就是这过分的年轻,配上那份沉静气度,反而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先前心中那点因对方赤脚医生身份而起的轻慢,悄然散去。
“你就是姜芷同志?”
王厅长脸上挤出温和的笑容,主动伸出手。
“小同志,了不起啊!你这一个小小的暖棚,可是为我们全省的农业工作,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立下了大功!”
他一开口,就先用一顶“为省里立功”的高帽子,试图将这件事的性质定下来。
姜芷并未与他握手,将双手拢在袖中,任由那只悬在半空的手略显尴尬。
她迎上王厅长的目光,语气平淡。
“王厅长言重了。”
“谈不上立功,更不是为了给谁打开大门。”
“我建这个棚子,只是因为我们村的社员们冬天没活干,手冷脚冷。”
“我想让他们在冬天能有点事做,能有点额外的进项,好在过年的时候,能给家里孩子添件新衣,能吃上一顿结结实实的饱饭。”
她的话,不卑不亢。
一句话,就将这天大的功劳,从“省级农业技术突破”的宏大叙事,拉回到了“一个村庄为求温饱”的朴素现实里。
王厅长准备好的一整套官样文章,瞬间被堵在了喉咙里,上不去,也下不来。
他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
这个丫头,远比他想象的,要棘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