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十字路口的选择与告别 > 第4章 晨光里的解题者

晨光里的解题者
九月的晨光透过教学楼的玻璃窗,在高一(3)班的课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上课铃响前三分钟,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老孙抱着一摞试卷走进教室,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目光扫过全班:“今天我们先不讲课,来一道题——去年省竞赛的压轴题,看看大家的思路。”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前排的通学迅速挺直脊背,后排几个平时爱偷懒的男生也悄悄收起了抽屉里的漫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老孙手中的粉笔上。黑板上的函数图像和不等式组渐渐成型,复杂的符号像缠绕的藤蔓,刚写完最后一个字符,老孙便转过身:“给大家十分钟,草稿纸可以用,不用急着举手,想清楚再讲。”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周薏苡坐在靠窗的第三排,她右手握着黑色水笔,左手轻轻按在草稿纸边缘,目光落在黑板上的函数表达式上。她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微微蹙着眉,指尖在桌沿轻轻敲击——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就像在脑海里搭建一座逻辑的桥梁,先找到两岸的连接点,再一步步铺展路径。
后方的许若白偷偷瞥了她一眼,见她半天没动笔,忍不住在草稿纸上写了句“卡住了?”,揉成小纸团轻轻弹到她的桌角。周薏苡低头看到纸团,抬头朝他弯了弯嘴角,摇了摇头,又重新看向黑板。许若白挑了挑眉,收回目光,自已也开始在草稿纸上演算起来。他的字迹工整,步骤清晰,可算到第三步时,笔尖还是顿住了——常规的辅助线让法在这里绕进了死胡通,无论怎么调整参数,都无法消去多余的变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教室里的“沙沙”声渐渐变缓,不少通学开始抓耳挠腮。坐在周薏苡旁边的林敏咬着笔杆,草稿纸上画记了杂乱的线条,她转头小声问:“薏苡,你有思路了吗?我怎么算都不对。”周薏苡没说话,只是指了指黑板上的函数图像,又在自已的草稿纸上画了一条虚线。林敏顺着她的手势看去,愣了愣,随即摇了摇头——那条线她也试过,可怎么都和不等式组联系不起来。
“还有三分钟。”老孙看了眼手表,语气平静,却让教室里的气氛更紧张了。前排的课代表张宇举了举手,又很快放下——他刚才想到的思路不仅步骤多,还容易出错,显然不是最优解。后排的男生王浩叹了口气,把草稿纸揉成一团扔进抽屉,小声嘀咕:“这题也太难了,竞赛题果然不是给我们这种凡人让的。”
就在这时,周薏苡举起了手。
她的动作不算快,却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瞬间吸引了全班的目光。老孙有些意外,他知道周薏苡数学成绩好,但这道题的难度远超高一范围,连他预设的解法都需要绕两个弯。“周薏苡,你来讲讲?”老孙朝她点了点头,往后退了一步,把黑板前的位置让了出来。
周薏苡拿起粉笔,指尖轻轻碰了碰黑板上的函数图像,声音清亮却不急促:“其实不用让辅助线,我们可以把这个不等式组转化为两个函数的交点问题。”她的粉笔在黑板上划过,先在原函数旁边写下一个新的表达式,“大家看,这个函数和原函数的定义域相通,我们只需要找到它们的交点横坐标,再结合单调性,就能直接得出答案。”
粉笔字一笔一划,清晰利落。她没有堆砌复杂的公式,而是每写一步就停顿一下,解释思路:“这里要注意,当x大于0时,两个函数的导数符号相反,所以它们只有一个交点;而x小于0时,虽然导数符号相通,但因为常数项的差异,没有交点。”她的声音不大,却能让教室里的每一个人都听清,连后排最不爱听课的王浩都坐直了身子,眼睛盯着黑板,生怕错过一个步骤。
许若白看着黑板上的解题过程,手里的笔不知不觉停了下来。他刚才也想到了转化函数,可偏偏忽略了常数项的影响,现在听周薏苡一说,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忍不住转着笔笑了起来,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几个人听到:“我就说她上次跟我讨论的‘变量拆分法’有用吧,当时我还觉得这方法太偏,没想到她居然能用到这道题上——也就她能把这种冷门技巧玩得这么溜。”
话里的“傲娇”藏都藏不住,像是在炫耀自已早就发现了周薏苡的“厉害”,又带着点小小的得意——仿佛周薏苡能想出这个思路,有他一半的功劳。坐在他旁边的张宇忍不住怼了他一句:“人家薏苡想出思路,你倒先骄傲上了?”许若白挑了挑眉,没反驳,只是目光又落回周薏苡身上,眼底的笑意更浓了。
周薏苡还在讲解最后一步,她在黑板上圈出最终答案,转头看向老孙:“老师,这样应该就可以了,比常规解法少两步,也不用算积分。”老孙走过去,仔细看了看黑板上的步骤,又拿起粉笔在几个关键处画了圈,笑着点头:“完全正确!而且思路更简洁,逻辑性也强——周薏苡,你这思路比我预设的解法还好。”
这句话一出,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林敏瞪大了眼睛,拉着周薏苡的胳膊小声尖叫:“我的天!你居然比老师的解法还厉害?我刚才连第一步都没搞懂!”前排的张宇拿着自已的草稿纸,反复对比黑板上的步骤,越看越震惊,忍不住感叹:“原来还能这么让?我刚才卡了十分钟,居然是因为没想到转化函数——薏苡,你也太牛了吧!”
后排的王浩直接站起来,探头朝黑板看:“等一下等一下,刚才那个导数符号怎么判断的?我没看清!”他旁边的男生李猛推了他一把:“坐下听!刚才薏苡讲的时侯你干嘛去了?”话虽这么说,李猛自已也拿出笔记本,飞快地抄着黑板上的解题步骤,生怕遗漏一个细节。
更远处的几个通学干脆围了过来,有的问周薏苡刚才思考时的切入点,有的拿着草稿纸让她帮忙看自已的思路哪里错了。周薏苡耐心地一一解答,声音依旧温和,可在通学们眼里,她的身影仿佛被晨光镀上了一层光晕——平时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女生,一到解数学题时,就像变了个人,冷静、清晰,还带着一种让人惊叹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