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溪路的普通少女
六月的青溪镇总被黏腻的湿气包裹,林晓鹿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拐进青溪路时,发梢已经沾了层细密的汗珠。她抬手把碎发别到耳后,露出一对不算明显的梨涡——这是她用了六年的模样,中等身高,普通五官,扔在人群里绝不会被多看一眼。
晓鹿,等等我!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扎着双马尾的苏瑶追上来,把一袋冰镇绿豆沙塞到她手里,刚从王阿婆那儿买的,你不是说今天要补数学卷子吗吃这个解解暑。
林晓鹿接过袋子,指尖触到冰凉的塑料壳,心里泛起一阵熟悉的暖意。苏瑶是她在青溪中学最好的朋友,也是这六年里,她刻意留下的羁绊。
谢啦,她撕开包装袋,咬了口绵密的绿豆沙,下午放学一起去河边背书
必须的!苏瑶挽住她的胳膊,叽叽喳喳地说起班里的八卦,对了,听说下午有领导来视察,好像还是从北京来的大人物,校长早上在广播里强调了三遍要穿校服呢!
林晓鹿舀绿豆沙的手顿了顿,心脏莫名地漏跳了一拍。她低头喝了口绿豆沙的甜汤,压下心底那点不合时宜的慌乱——六年了,她早已不是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天才少女林知夏,只是青溪镇一个最普通的高三学生林晓鹿。
走进高三(2)班的教室,喧闹声瞬间安静下来。讲台上,班主任李老师正和两个穿着黑色西装的男人说话,其中一人胸前别着的国徽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林晓鹿的目光匆匆扫过,便拉着苏瑶快步走到最后一排的座位坐下。
你看那两个人,好严肃啊。苏瑶凑到她耳边小声说,不会是来抓补课的吧
林晓鹿没接话,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笔杆。她能感觉到一道若有似无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那目光带着探究和熟悉,让她想起十二岁那年,实验室里无数双注视着蜕变剂诞生的眼睛。
叮铃铃的上课铃响起,李老师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几位特殊的客人,来自中央办公厅的同志,还有……他顿了顿,看向门口,三位来自北京的同学,他们将暂时在我们班听课。
教室门被推开,三个身形挺拔的少年走了进来。为首的男生穿着白色衬衫,领口系着整齐的领带,眉眼间带着沉稳的气场;旁边的男生留着利落的短发,嘴角噙着玩世不恭的笑;最后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抱着厚厚的笔记本,看起来文质彬彬。
当看清那三张脸时,林晓鹿手里的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是他们。顾言深、陆星野、沈书砚——十二岁那年,和她一起在国家少年天才基地生活的三个男孩。
顾言深的目光第一时间锁定了最后一排的林晓鹿,深邃的眼眸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欣喜,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陆星野则直接吹了声口哨,用口型对她说:终于找到你了,知夏。
林晓鹿的心跳像擂鼓一样响,她弯腰去捡笔,指尖冰凉。六年的平静生活像一层薄冰,在这一刻被彻底击碎。
第二章
舞台上的身份揭晓
整个下午,林晓鹿都坐立难安。顾言深他们就坐在前三排,后背挺直的背影像三座无法忽视的大山。她强迫自己低头看数学卷子,可视线总是不受控制地飘向那三个熟悉的身影。
晓鹿,你怎么了脸这么白。苏瑶担忧地碰了碰她的胳膊,是不是不舒服
没事,可能有点中暑。林晓鹿勉强笑了笑,把卷子翻到下一页,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放学铃声响起时,李老师突然走进教室:同学们留一下,接到通知,今天下午四点在学校大礼堂召开全校大会,所有人必须参加,不许请假。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哀嚎,苏瑶抱怨道:什么大会啊,还要占用放学时间,我还想去河边背书呢。
林晓鹿的心沉了下去。她有种强烈的预感,这场大会和她有关。
四点整,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林晓鹿和苏瑶坐在后排,视线越过密密麻麻的人头,看到主席台上坐着几位西装革履的男人,其中一位正是上午在教室里见到的国徽佩戴者——看阵仗,至少是部级以上的领导。而顾言深、陆星野、沈书砚则坐在主席台的侧席,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方向。
校长简单致辞后,那位佩戴国徽的男人站起身,拿起话筒: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青溪中学,是为了寻找一位对国家有着特殊意义的少年天才——林知夏同学。
林知夏三个字像一道惊雷,在礼堂里炸开。林晓鹿的身体瞬间僵硬,苏瑶惊讶地看着她:晓鹿,这名字和你好像啊……
男人继续说道:六年前,十二岁的林知夏同学发明了‘蜕变剂’,这种药剂能让人自主改变外貌、身高、体重,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人的记忆。但在药剂研发成功后,林同学却选择了离开基地,用‘蜕变剂’改变了身份,消失在了大众视野里。这六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她,直到最近,才通过特殊技术定位到青溪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林晓鹿身上:林知夏同学,我们知道你就在这里。国家需要你的才华,希望你能站出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礼堂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互相张望,寻找那个传说中的天才少女。苏瑶拉了拉林晓鹿的手,眼神里充满了疑惑。
林晓鹿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有惊讶,有好奇,有探究。她拨开人群,一步步走向主席台。顾言深他们也站了起来,眼神里满是期待。
走到舞台中央,林晓鹿接过话筒,声音平静却清晰:我就是林知夏。
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议论声,苏瑶震惊地捂住了嘴,眼泪差点掉下来——她不敢相信,自己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好友,竟然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大家可能好奇我为什么要离开,为什么要隐藏身份。林晓鹿看着台下,十二岁那年,我发明了‘蜕变剂’,但我发现,人们关注的只是药剂的价值,而不是我这个人。我厌倦了被当作实验品一样研究,所以我用‘蜕变剂’改变了样子,来到了青溪镇,只想过一段普通的生活。
她抬手,指尖划过脸颊。随着一道细微的光芒闪过,她的外貌开始发生变化——普通的五官变得精致立体,中等的身高拔高了几厘米,原本略显单薄的身材变得匀称修长。几分钟后,那个十二岁时惊艳了整个科研界的林知夏,重新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台下一片哗然,紧接着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苏瑶抹着眼泪,用力地鼓着掌。
主席台上的领导满意地点点头:林同学,欢迎回来。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但也希望你能明白,你的才华不仅仅属于你自己,更属于国家和人民。
林知夏微微鞠躬:我明白。但在回归之前,我想和我的三位老朋友,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就当是……对这六年普通生活的告别。
顾言深、陆星野、沈书砚立刻走上舞台。音乐响起,是他们十二岁时一起排练过的曲子。四人默契地起舞,歌声清亮动人。舞台上的灯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六年前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少年基地。
data-fanqie-type=pay_tag>
第三章
特殊培训计划
大会结束后,林知夏被领导们请到了校长办公室。顾言深他们也跟了进来,六年未见,四个少年之间没有丝毫生疏,反而多了几分久别重逢的亲昵。
知夏,你这六年过得怎么样顾言深率先开口,眼神里满是关切,我们找了你好久。
挺好的,青溪镇很安静,适合生活。林知夏笑了笑,看向那位领导,领导,您说需要我为国家做贡献,具体是指什么
领导推了推眼镜:我们知道,你不仅发明了‘蜕变剂’,在其他领域也有着惊人的天赋。现在国家正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我们希望你能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同时,也希望你能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
林知夏沉吟片刻:参与科研项目可以,但培养人才方面,我有自己的想法。她看向窗外的青溪中学,我在这所学校待了三年,认识了很多同学。我想从高三的学生里挑选一些人,进行特殊培训,帮助他们考上理想的大学,之后再引导他们投身国家需要的领域。
哦你想挑选什么样的学生领导饶有兴致地问。
成绩差的,还有我的好朋友。林知夏说,成绩差不代表没有天赋,只是缺少正确的引导;而我的朋友,我了解他们的品性和潜力,值得培养。
领导点点头:好,我们支持你的决定。需要什么资源,尽管开口。
第二天一早,林知夏就在高三年级组宣布了特殊培训计划。消息一出,整个年级都沸腾了。成绩差的学生们既兴奋又忐忑,担心自己不够资格;而林知夏的好友苏瑶则直接扑进她怀里,激动得说不出话。
经过三天的筛选,林知夏最终选定了二十名学生——十五名成绩在年级末尾的差生,加上苏瑶和另外四名她的好友。当名单公布时,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没人质疑林知夏的决定——毕竟,她是那个十二岁就发明了蜕变剂的天才。
从今天开始,每天放学后,你们都跟我回家。林知夏看着选定的学生们,我的家里有专门的培训设备,保证能让你们在三个月内实现成绩的飞跃。
回家晓鹿,不对,知夏……你家不是就在青溪路的老房子里吗苏瑶疑惑地问,她去过林晓鹿的家,那只是一间普通的两居室,根本放不下什么专门的培训设备。
林知夏神秘地笑了笑:那只是我对外的住所,我的真正住处,可比那高级多了。
放学后,林知夏带着二十名学生走出学校。顾言深、陆星野、沈书砚早已开车等在门口——这是领导特意为他们调配的车辆。
哇,是越野车!学生们发出一阵惊叹,纷纷好奇地打量着那三辆黑色的越野车。
坐稳了,我们要走一段山路。林知夏笑着说,率先上了顾言深开的车。
车辆驶出青溪镇,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了大约半小时,最终停在一片隐蔽的山谷前。山谷入口被茂密的树林遮挡,看起来平平无奇。
林知夏下车,走到一块巨大的岩石前,伸手在岩石上按了一下。随着嘀的一声轻响,岩石缓缓移开,露出一个宽敞的入口。
我的天!这是什么地方苏瑶惊呼道。
林知夏带着他们走进入口,里面是一条长长的隧道,隧道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柔和的灯光。走了大约一百米,眼前豁然开朗——一座现代化的别墅坐落在山谷中央,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清澈的溪流。
这就是我家。林知夏说,抬手对着别墅的方向挥了挥。一道透明的光罩瞬间展开,将整个别墅和周围的庭院都笼罩在内。
这是能量保护罩,能抵御外界的攻击和探测。沈书砚解释道,是知夏六年前设计的。
学生们看得目瞪口呆,仿佛走进了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第四章
高科技培训基地
走进别墅,学生们更是被里面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客厅里没有繁琐的家具,只有一个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墙上镶嵌着各种不知名的仪器。
大家先跟我来教室。林知夏带着他们穿过客厅,走进一间宽敞的房间。房间里整齐地排列着二十个独立的小隔间,每个隔间里都有一张书桌、一把椅子,还有一块巨大的智能屏。
这是专属学习室,每个隔间都有独立的AI辅导系统。林知夏走到一个隔间前,点开智能屏,你们可以在这里写作业、听课、提问,AI会根据你们的学习情况制定专属的学习计划。
她演示着在智能屏上写下一道数学题,屏幕立刻弹出了详细的解题步骤和知识点讲解。学生们看得眼睛发亮,尤其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期待。
除了学习室,别墅里还有健身房、图书馆、实验室,你们可以自由使用。林知夏说,不过要遵守规则,不能乱碰不该碰的仪器。
那我们怎么来回学校和这里啊每天坐越野车要好久呢。一个学生问道。
林知夏笑了笑,抬手按了一下墙上的按钮。房间角落里的一道门缓缓打开,露出一个圆形的传送舱。
这是短距离传送通道,可以直接把你们送到青溪镇的指定地点,只要十秒钟。她说着,拉着苏瑶走进传送舱,来,我带你们体验一下。
传送舱的门关上,苏瑶紧张地抓住林知夏的手。几秒钟后,门再次打开,她们已经站在了青溪路的巷口。
太神奇了!苏瑶兴奋地跳了起来,以后再也不用挤公交车了!
从那天开始,二十名学生每天放学后都会来到林知夏的别墅进行培训。AI辅导系统精准地找出了每个学生的知识漏洞,制定了针对性的学习计划;顾言深、陆星野、沈书砚也经常给他们讲课——顾言深擅长理科,陆星野精通外语,沈书砚则在文史方面颇有造诣。
林知夏则负责整体的统筹和指导,她会定期查看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根据情况调整学习计划。遇到学生有心理问题,她也会耐心地开导——毕竟,她曾经也是个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天才。
班里的赵磊是出了名的差生,数学成绩从来没超过三十分,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刚开始培训时,他总是躲在角落里玩手机,不愿意配合AI的辅导。
林知夏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而是坐在他身边,陪他一起看智能屏上的数学题。我十二岁那年,因为解不出一道物理题,哭了整整一个晚上。她轻声说,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重要的是不要放弃。
赵磊愣住了,他没想到这样一位传奇天才也会有解不出题的时候。可是我太笨了,怎么学都学不会。他沮丧地说。
不,你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林知夏点开智能屏,调出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看这道题,其实就是你小学学过的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形,我们一步步来,肯定能解出来。
在林知夏的耐心指导下,赵磊尝试着解起了题。当他终于算出正确答案时,眼里露出了难以置信的光芒。从那以后,赵磊像是变了一个人,每天都最早来到学习室,最晚离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AI,或者请教顾言深他们。
苏瑶则在林知夏的鼓励下,克服了对英语的恐惧。陆星野用有趣的英语游戏和电影帮她提升兴趣,沈书砚则教她高效的背单词方法。渐渐地,苏瑶的英语成绩从及格线边缘爬到了班级前列。
时间一天天过去,三个月的培训转瞬即逝。高考来临之际,二十名学生都充满了信心——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和过去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了。
第五章
清北录取通知书
高考结束后,学生们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但他们每天都会通过传送通道来到林知夏的别墅,一起复习、聊天、玩耍。顾言深他们也没有离开,而是留在青溪镇,帮林知夏完善别墅里的科研设备——他们知道,林知夏迟早会回到科研领域。
七月中旬,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别墅里挤满了人。二十名学生围在全息投影屏前,紧张地等待着成绩查询结果。
别紧张,你们肯定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林知夏笑着安慰他们,其实她比谁都紧张——这是她第一次尝试培养人才,心里没有十足的把握。
顾言深握住她的手,轻声说:相信他们,也相信你自己。
林知夏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在投影屏上输入了第一个学生的准考证号。
语文125,数学142,英语138,理综285,总分690!当成绩显示在屏幕上时,那个学生尖叫起来,我考上了!我竟然考了690分!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成绩陆续公布。二十名学生的总分全部超过了650分,其中苏瑶考了702分,赵磊更是从原来的300多分考到了678分。
太好了!我们都考上了!学生们激动地抱在一起,眼泪止不住地流。林知夏看着他们,也红了眼眶——这三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
半个月后,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到了青溪中学。当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念出录取名单时,整个学校都沸腾了——二十名曾经的差生和普通学生,全部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其中苏瑶更是以青溪镇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赵磊则被北京大学物理系录取。
这简直是奇迹!老师们纷纷感叹,青溪中学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成绩!
苏瑶拿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跑到林知夏面前,哽咽着说:知夏,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根本不可能考上清华。
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林知夏摸了摸她的头,我只是给了你一个机会。
赵磊也红着眼眶走过来说:林老师,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是你让我知道,我也可以变得很优秀。我以后要好好学习物理,像你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看着学生们真挚的眼神,林知夏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突然明白,比起发明蜕变剂,培养这些年轻的人才,更能让她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第六章
回归与担当
录取通知书的事情尘埃落定后,林知夏带着顾言深、陆星野、沈书砚,还有二十名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一起去了北京。她要履行和那位领导的约定,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同时,也要把这些学生送到清北的校园里。
在北京的国家科研基地,林知夏再次见到了那位领导。领导看着她身后的二十名学生,满意地点点头:林同学,你做得很好。这些孩子都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这只是开始。林知夏说,我希望他们在大学里能继续努力,毕业后能投身到国家需要的领域。
随后,领导带着他们参观了科研基地。这里有最先进的实验室,最顶尖的科研设备,还有无数为了国家科技发展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看着那些专注于研究的身影,林知夏的心里充满了敬意。
林同学,我们希望你能牵头研发新一代的生物医疗技术。领导说,现在很多疾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相信你的才华,一定能攻克这些难题。
林知夏没有犹豫:我愿意尝试。但我有一个请求,我希望顾言深、陆星野、沈书砚能和我一起组成科研团队。
当然可以。领导笑着说,你们四个是少年天才基地最优秀的学生,一起合作,肯定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就这样,林知夏和三个好朋友一起,投入到了紧张的科研工作中。白天,他们在实验室里钻研技术;晚上,他们会去清北看望那些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苏瑶和赵磊很快适应了大学的生活,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苏瑶加入了学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赵磊则跟着导师参与了量子物理的研究项目。他们经常会把遇到的问题告诉林知夏,林知夏也会耐心地给他们指导。
有一次,苏瑶在研究人工智能算法时遇到了瓶颈,整天愁眉苦脸。林知夏得知后,特意抽出时间来到清华大学,和她一起分析问题。
其实你这个思路是对的,只是在数据处理上出了问题。林知夏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代码说,你可以尝试用分布式计算的方法,把大数据分成小块处理,这样效率会高很多。
在林知夏的指导下,苏瑶很快解决了问题,她的研究项目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知夏,你真的太厉害了!苏瑶崇拜地说,我以后也要成为像你一样厉害的科研人员。
林知夏笑了笑: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可以的。记住,科研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成功。
第七章
传承与希望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苏瑶和赵磊他们已经在清北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毕业那天,林知夏和顾言深、陆星野、沈书砚一起去参加了他们的毕业典礼。
看着学生们穿着学士服,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林知夏的心里充满了骄傲。四年里,这些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国奉献的精神。毕业前夕,他们全部递交了申请,希望能回到国家科研基地,和林知夏一起从事科研工作。
知夏,我们回来了。苏瑶拿着毕业证书,走到林知夏面前,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欢迎你们。林知夏伸出手,和苏瑶紧紧握在一起,国家科研基地因为你们的加入,一定会更有活力。
就这样,二十名学生全部加入了林知夏的科研团队。他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让整个团队的科研效率大大提高。在林知夏的带领下,团队在生物医疗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他们研发出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让无数患者重新找回了记忆;他们设计出了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为治疗遗传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
这些成果不仅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还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国外的科研机构都想高薪聘请林知夏和她的团队成员,但他们都拒绝了。
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的才华应该为祖国服务。林知夏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家培养了我们,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顾言深、陆星野、沈书砚也一直陪伴在林知夏身边。他们四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成为了科研界的黄金组合。闲暇之余,他们会一起回到青溪镇,看看那座曾经承载了他们六年回忆的小镇。
青溪中学的校长每次见到他们,都会激动地说:你们是青溪中学的骄傲,也是整个青溪镇的骄傲。因为你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都立志要成为像你们一样的人才。
林知夏看着青溪中学里朝气蓬勃的学生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突然意识到,当年她发明蜕变剂,只是为了逃避压力;而现在,她找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才华培养更多的人才,用科技的力量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有一天,苏瑶拿着一份新的培训计划来到林知夏面前:知夏,我们是不是可以像当年你培养我们一样,再从全国的中学里挑选一些有潜力的学生,进行特殊培训这样就能为科研团队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了。
林知夏眼前一亮:这是个好主意。我们不仅要培养科研人才,还要在各个领域培养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人。
很快,在国家的支持下,星落计划正式启动——以林知夏的别墅为基地,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有潜力的中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林知夏亲自担任计划的负责人,顾言深、陆星野、沈书砚和苏瑶、赵磊他们则担任培训老师。
第一批选拔的学生来到别墅时,眼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就像当年的苏瑶和赵磊一样。林知夏看着他们,笑着说:欢迎来到星落基地,在这里,你们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我希望你们能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夕阳下,透明的能量保护罩泛着柔和的光芒,别墅里传来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和科研设备的轻微声响。林知夏站在庭院里,看着远方的星空,嘴角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她知道,属于她的故事还在继续,而更多年轻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