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他人在国外,房产证暂时登记在杜文砚名下,等他回来后再去房管局办理变更手续。
得知这件事,周海笙沉默了。
自从来到梧桐服装厂,他和杜大哥的衣食住行都由厂里包办,不仅分到了股份,现在还拥有了自己的房子。
这样的待遇,恐怕在全中国都找不出,登记信息后参加每周一次的洽谈会。
这次全国性的宣传是把双刃剑,好在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暂时没有出现大的纰漏。
赵建国这些天一直提心吊胆,最担心的就是“捧杀”效应。
为此,县委全力配合服装厂的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天清晨,周海笙早早来到云菀办公室。
“这是设备采购清单和合同,原件是法文和英文的,我找人翻译了中文版。还有上次没用完的钱,都存在这个存折里。”
他详细汇报道,“海伦娜公主还帮我们联系了一位设备调试专家乔治,他愿意与我们签订用工协议。”
周海笙带回来的资料堆满了办公桌,他昨晚花了两个小时才整理完毕。
虽然电话里听过汇报,但看到合同细节时,云菀仍难掩激动。
这些设备对厂里太重要了,周海笙立了大功。
“进口海关那边会不会有麻烦?”云菀有些担忧。
“琴姐说她在海关有熟人,手续齐全的话一周就能放行。
乔治现在正跟着设备在海关等审核。”周海笙解释道。
云菀点点头,准备稍后联系琴姐。厂里还需要一批专用缝纫设备,正好可以一起运送。
这时她想起赵建国的请求:“赵书记想安排记者对你做个专访,可能会登在省报上。如果你不愿意,我可以去说。”
“没问题,我愿意接受采访。”周海笙爽快答应。
他并非不懂人情世故,只是平时把精力都放在了设计上。
与此同时,远在海市的周晓燕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辞退小伍。
面对小伍的不解,她冷冷的说:“你心里清楚。好聚好散,我不会评价你什么,你好自为之。”
高建光得知后长舒一口气,他早就察觉小伍不对劲,但碍于身份不好开口。
现在妻子主动解决,他正好可以从服装设计学院物色新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