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还未到中秋节,江素棠已经收到很多月饼。容柔从港城寄来的莲蓉月饼,薛姨从首都寄来的枣泥月饼,还有大院里统一发的,家家都有的五仁月饼。一盒又一盒,就算再好吃的东西也变成了一种负担。
江素棠把这些月饼收在柜子里,每天拿出两块,给麦穗和花朵当点心。她自己不吃,不是舍不得,而是实在吃不下去。看着圆圆的月饼,就想到顾铭锋。不知道他在西北有没有月饼吃,恐怕是没有的
男人,军人,他选择戎马一生,江素棠只能跟随着。就像大部分军嫂一样,聚少离多。
沈延的文章在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千字文,把江素棠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当江素棠看到这张报纸的时候,只扫了一眼,就把报纸团起来擦玻璃了。
如果不是自己心爱的男人,夸自己,也不爱听。
说来神奇,报纸擦过的玻璃特别亮,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不管男人在不在,日子都得照常过。江素棠有能力,她把三个娃养得白白胖胖,把屋子打理的窗明几净,一点灰尘都看不到。
临近中秋,大院里要举办一场中秋晚会,军人们出节目,军嫂也要出节目,说是“军嫂也是兵”,这样的大节日,大家伙都挺兴奋的,好多军嫂不会唱也不会跳,又想上台表演,便直接选择了诗朗诵。
大清早上的,好几个军嫂在外面念诗,还有人念江素棠的诗,又是摆动作,又是拿腔作调,江素棠都不敢凑进去听,怕自己起一身鸡皮疙瘩。
周勇两口子也准备了节目,说是二人转的“小拜年”,两口子在一起表演最合适了。
整个大院里都兴致勃勃的,唯独江素棠提不起兴致。直到现在都毫无消息,这个中秋节,恐怕顾铭锋也不会回来。
某个傍晚,江素棠在收拾鱼,一条大鲤鱼,狗娃娘何水莲送给她的,说是狗娃下河抓的。自从离婚之后,他们母子俩一起过,靠卖菜为生,江素棠不想要他们的。
狗娃娘却说:“妹子你别不要啊,这鱼又不是花钱买的!你要是不要的话,就是嫌弃咱母子俩是下等人。”
江素棠只好收了鱼,又还了一盒桃酥。人与人之间真心相处,何必计较贵贱得失。
这个季节的鱼很肥,满肚子都是油。麦穗不喜欢吃鱼,花朵却爱吃,除了爱吃鱼油之外,还爱吃鱼泡鱼眼睛,这个小女娃口味怪得很。吃鸡也不爱吃鸡腿,爱吃鸡脖子、鸡脑袋。最古怪的,还爱吃烤螳螂炸蚂蚱还有冬天的“洋拉子”(硬壳子,里面是小毛毛虫),在锅里干炒一番,炒熟了有一种香味,花朵最喜欢,麦穗却嫌弃得很。
明明是龙凤胎的两个娃,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口味,吃起饭来不打架。就算是吃咸鸭蛋,也是妹妹爱吃蛋黄,哥哥爱吃蛋清。
不知道花蕊长大以后是什么口味,反正什么口味都好,吃食而已,他们家供得起。顾铭锋有工资有奖金,真是花不完的花。
军官家庭,什么都有,就差一个团圆。
团圆偏偏是最重要的。
江素棠在鱼肚子里塞了一些葱花和姜丝,去去河鱼的腥味。就在这时候,警卫员来叫她,说是有人来送月饼。
江素棠洗了手跟了过去,才看到是沈延,心情瞬间不好了,早知是他都不来了。
沈延捧着一盒月饼,脸上在笑,眼里没笑,他道:“上次在茶馆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我特地来道歉的,你别往心里去。这是月饼,你拿着。”
江素棠向后退:“我家不缺月饼。”
沈延推了一下眼镜:“你何必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怎么说我也是省里大领导的孙子,而且我还是一个作家,掌握着话语权,有时候人能不能保住名声,就在一念之间。你拒绝我,便是拒绝一个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朋友少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