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赤着脚踩在深秋的冷土上时,后脚跟被碎石子划开一道小口子,渗出血珠,可她连疼都顾不上——她攥着姐姐林娟的手,指甲几乎嵌进对方粗糙的掌心,只有一个念头:跑,往镇上跑,离那个把姐姐当货物卖掉的家,越远越好。
身后传来母亲王秀兰尖利的咒骂声,混着父亲林建国的呵斥,可风把这些声音吹得越来越远。林娟的呼吸急促,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脸上,却还是紧紧跟着林砚的脚步,没说一句停下。这是林砚重生后最庆幸的事——这一世,她没让姐姐被认命的念头困住,没让前世那个死在张家柴房、手里还攥着写有她名字纸条的悲剧,再一次发生。
1
柴米油盐里的微光
跑到李婶的馒头店时,天刚蒙蒙亮。蒸笼里的白面馒头冒着热气,裹着麦香飘出来,林砚和林娟站在店门口,浑身是土,冻得嘴唇发紫,像两只落难的小兽。李婶掀开帘子看见她们,吓了一跳,赶紧把两人拉进店里,塞给她们两个热馒头:快吃,看冻的。
咬下第一口馒头时,温热的面香裹着甜意,林砚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前世她在袜子厂打工,每天只能啃发霉的窝头,好久没吃过这么暖的东西。林娟也红了眼,却还是把自己馒头里的糖芯掰给林砚:你吃,我不饿。
李婶叹了口气,摸了摸两人的头:你们爹娘的事,镇上都有耳闻。不回去就对了,婶这儿有间废弃的小仓库,收拾收拾能住人。我再托人给你们找个先生,女孩子家,读书才是出路。
那间小仓库在馒头店后院,漏风的窗户糊上旧报纸,地上铺一层干草,就成了姐妹俩的家。李婶找来的先生是退休的老教师张爷爷,头发花白,说话温和,听说了她们的遭遇,摆摆手说:学费不用给,你们肯学,我就肯教。
从那天起,姐妹俩的日子有了规律。早上天不亮,林砚就帮李婶揉面、卖馒头,挣点零花钱;林娟则去镇上的纺织厂找了份记账的活——她心细,算术快,厂长看她实在,给她开了每月两百块的工资。晚上,两人就着煤油灯,跟着张爷爷读书:林砚补初中课程,准备考高中;林娟则从识字开始,一点点啃课本,她比林砚想象中更聪明,张爷爷教的古诗,她读两遍就能背,数学题稍一点拨,就能解出来。
有一次,张爷爷拿着林娟的作业,笑着对林砚说:你姐姐是块读书的料,就是以前没人教。好好学,将来说不定比你还有出息。林娟听了,脸红红的,偷偷把作业往身后藏,却被林砚拽住:姐,你就是厉害,以后我们一起考大学。
日子虽苦,却满是盼头。冬天冷,仓库里没有炉子,林娟就把两人的被子缝在一起,晚上抱着林砚睡觉,用体温给她暖脚;林砚知道姐姐记账费眼睛,就用攒的钱买了瓶最便宜的雪花膏,偷偷放在姐姐的枕头边。有天晚上,林娟发现了雪花膏,打开闻了闻,眼泪掉在瓶子上:砚砚,你留着自己用,我一个记账的,不用这么讲究。
姐,你皮肤干,得护着。林砚把瓶子塞回她手里,等将来我们有钱了,买最好的。
林娟看着妹妹亮晶晶的眼睛,用力点头——她以前总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被父母卖掉,或者在纺织厂干到动不了;可现在,她觉得自己像棵被移栽的小苗,终于有了阳光和水,能慢慢往上长了。
2
作坊里的坚韧与考场的星光
两年后,林砚凭着自学,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去报到那天,林娟特意请了假,陪她去县城。她给林砚买了个新书包,里面塞了叠得整整齐齐的蓝布衫,还有她攒了半年的五百块钱:在学校别省着,饿了就去食堂买饭,冷了就加衣服。周末要是回不来,就给姐打电话。
林砚攥着钱,手指都在抖——前世她考上高中,父母不仅不让她去,还把她的录取通知书撕了,逼她去工厂;这一世,有姐姐的支持,她终于能走进校门。姐,你也别太累,记账之余,别忘了看书。她抱着姐姐,等我放假回来,帮你补数学。
高中的学习压力很大,林砚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背书,晚上十一点才回宿舍。周末她会回镇上,帮姐姐打理纺织厂的活,也给姐姐补功课。也就是这时候,林娟萌生了开自己纺织作坊的想法——她在厂里干了两年,摸清了布料的进货渠道和制作流程,也发现镇上的布料大多花色老旧,年轻人不爱要。
砚砚,我想攒点钱,开个小作坊,做些好看的花布。有天晚上,林娟一边给林砚缝扣子,一边小声说,我算了算,启动资金要五千块,我现在攒了两千,再干半年,应该就能凑够。
林砚眼睛一亮:姐,这个主意好!我帮你查资料,看看现在流行什么花色。她利用高中图书馆的资源,借了很多时尚杂志,剪下单色的布料图案,周末带回家给林娟看;还帮姐姐写了份简单的创业计划书,里面列了进货渠道、成本预算和销售方向。
可创业哪有那么容易。凑够五千块时,林娟租了间小厂房,买了两台二手缝纫机,雇了两个女工,作坊总算开起来了。可第一个月,布料就滞销了——她选的花色太素,镇上的姑娘们更喜欢鲜艳的图案,堆在仓库里的布料卖不出去,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林娟急得满嘴起泡,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林砚周末回来,看见仓库里的布料,心里也跟着慌,却还是安慰姐姐:姐,我们改花色,我看杂志上有那种小碎花的,很受欢迎,我们试试。
那周,姐妹俩熬了三个通宵。林娟照着林砚画的图案,在布料上描线、染色;林砚则帮着裁剪、缝制,手指被针扎破了好几个小口子。新花色的布料做出来后,林娟推着小车,去镇上的集市卖。一开始没人问,她就拿着布料给路过的姑娘看:这是新做的碎花布,做裙子好看,便宜卖。
data-fanqie-type=pay_tag>
有个姑娘买了一块,穿出去后,大家都说好看,再来找林娟买时,布料已经卖完了。林娟赶紧回去赶工,订单越来越多,作坊终于慢慢走上了正轨。后来,她又推出了带刺绣的布料,都是她自己熬夜绣的,虽然慢,却成了作坊的特色,很多人专门来买。
林砚高考那年,林娟的作坊已经雇了十个女工,还在镇上开了家小店。高考前一天,林娟特意关了店,去县城陪林砚:别紧张,你平时学得好,肯定能考上。她给林砚带了亲手做的粽子,里面包了蜜枣:甜甜蜜蜜,考个好成绩。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林砚考了全县第三,被省城的重点大学录取,学的是她前世梦寐以求的化学专业。林娟拿着录取通知书,哭了又笑:我家砚砚真厉害,成大学生了。她给作坊的女工们都放了假,做了一大桌菜,还请了李婶和张爷爷,热热闹闹地庆祝了一番。
3
遇见苏晚,携手成长
去省城上大学那天,林娟送林砚到学校门口。看着气派的校门,林娟有些局促,下意识地拽了拽衣角:砚砚,在学校好好照顾自己,缺钱了就跟姐说。
姐,你也别太累,作坊的事要是忙不过来,就多雇个人。林砚抱着姐姐,等你有空,来省城玩,我带你逛。
大学的生活很充实。林砚每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周末她会去做家教,不仅是为了挣钱,还因为家教的对象是个留守儿童,让她想起了当年的自己和姐姐。她给孩子补课之余,还会给她讲故事,教她画画,孩子的奶奶总说:林老师,你真是个好人。
林砚读大二那年,在学校附近的巷子里遇到了苏晚。
那天她刚做完家教回来,看见一个瘦得像小猫的女孩,蜷在垃圾桶旁,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馒头,正小口小口地啃着。女孩的头发乱得像鸡窝,衣服又脏又破,眼睛却很大,带着怯生生的光——和前世她遇到苏晚时的模样,一模一样。
林砚的心猛地一揪。前世她救了苏晚,却被苏晚背叛,可这一世,她还是走了过去,从包里拿出刚买的肉包,递到女孩面前:别怕,我不是坏人,这个给你吃。
女孩抬起头,看了她一会儿,慢慢接过肉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噎得直打嗝。林砚给她递了瓶水,轻声问:你叫什么名字怎么在这里
我叫苏晚,女孩的声音很小,我爸妈不要我了,说养不起女儿。
林砚想起前世苏晚被亲生父母骗走、最后被逼迫打工的结局,心里暗下决心:这一世,她要好好引导苏晚,不让她再走弯路。苏晚,她蹲下来,看着女孩的眼睛,我叫林砚,是这所大学的学生。如果你不嫌弃,就跟我住吧,我养你,教你读书。
苏晚愣住了,眼里满是惊讶,过了好久,才轻轻点了点头:谢谢姐姐。
林砚把苏晚带回了自己的出租屋——那是一间十五平米的小房子,离学校很近。她给苏晚洗了澡,找了件自己穿旧的衣服给她穿上,衣服太长,遮住了苏晚的膝盖。她给苏晚煮了碗热粥,看着苏晚小口小口地喝着,心里满是暖意。
苏晚,林砚坐在她身边,轻声说,我和我姐姐,以前也过得很苦,被爸妈抛弃,靠自己挣钱读书。但你要记住,不是所有有血缘的人都是家人,真正的家人,是会疼你、护你,不会抛弃你的人。
苏晚抬起头,眼里含着泪:姐姐,你不会像我爸妈一样,把我扔掉吗
不会,林砚摸了摸她的头,只要你愿意,这里就是你的家。
从那以后,林砚的出租屋里多了一个小身影。她早上送苏晚去附近的小学插班,晚上回来给苏晚辅导作业;周末做家教时,也会带着苏晚,让她在旁边看书。苏晚很聪明,林砚教一遍就会,第一次考试就考了全班第五,拿着成绩单跑回家时,眼里满是光:姐姐,我考了第五!
林砚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晚晚真厉害,继续加油。
可苏晚的亲生父母,还是找来了。
那是林砚读大三那年的冬天,苏晚的父母苏明远夫妇穿着体面,找到了林砚的出租屋,对着苏晚哭天抢地:晚晚,爸妈好想你,当年是爸妈不对,不该把你扔掉,现在我们有钱了,带你回家过好日子。
苏晚看着他们,眼里满是犹豫——她渴望有个完整的家,可想起林砚说的话,又有些不安。林砚看出了她的心思,拉着苏晚的手,对苏明远夫妇说:叔叔阿姨,晚晚现在还小,需要考虑。不如这样,我们先去你们家看看,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决定。
苏明远夫妇没想到林砚会这么说,愣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他们家住在高档小区,房子很大,却没有一点烟火气。林砚在客厅里坐了一会儿,就听见卧室里传来男人的咒骂声,还有摔东西的声音——是苏晚的哥哥苏浩,因为赌债被债主催,正在发脾气。
妈,你赶紧让苏晚辍学打工,我的赌债还没还完呢!苏浩的声音很大,不然我就去告你们,说你们偏心!
苏明远夫妇的脸色瞬间白了,赶紧去捂苏浩的嘴,却已经晚了。苏晚站在门口,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了下去——她终于明白,父母找她回来,不是因为想她,而是想让她当摇钱树。
我不跟你们走,苏晚拉着林砚的手,声音很坚定,我要跟砚砚姐在一起,这里才是我的家。
苏明远夫妇还想劝,林砚却拿出手机,里面是她刚才录下的苏浩的话:叔叔阿姨,如果你们再纠缠晚晚,我就把这个交给警察,还有学校的领导。到时候,你们丢脸的可不止是晚晚。
苏明远夫妇看着手机,脸色煞白,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离开苏家时,苏晚紧紧攥着林砚的手:姐姐,谢谢你。我以后再也不盼着他们了,我只要你。
林砚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我们晚晚最乖了。以后我们一起努力,你考上好高中,好大学,将来做自己想做的事。
那之后,苏晚更努力地读书了。林砚读硕士时,苏晚考上了省城的重点高中;林砚读博时,苏晚又考上了重点大学,选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她告诉林砚:姐姐,我想帮更多像我们一样的孩子,让他们也能有个家。
林砚看着苏晚眼里的光,心里满是欣慰——这一世,她不仅救了姐姐,也救了苏晚,让两个本该坠入深渊的女孩,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4从作坊到品牌,坚韧不负时光
林砚在省城读书的这些年,林娟的纺织作坊也在一步步壮大。
林砚读硕士那年,林娟把作坊搬到了省城,租了更大的厂房,买了新的机器,还雇了专业的设计师。可刚搬来没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有个同行嫉妒她的生意,故意散布谣言,说她的布料质量不好,用的是劣质染料,导致很多老客户都不敢来买了。
那段时间,林娟每天都要处理客户的投诉,还要安抚员工的情绪,累得瘦了好几斤。林砚周末回来,看见姐姐眼底的青黑,心里很心疼:姐,我们做个质量检测报告,证明我们的布料是合格的,再把报告贴在店里,让客户放心。
林娟听了,觉得有道理。她花了几千块钱,把布料送到权威机构检测,拿到合格报告后,不仅贴在了店里,还印在宣传单上,挨家挨户地发。她还在店里搞了个体验活动,让客户免费拿一小块布料回家试用,不满意可以退款。
慢慢的,客户又回来了,还有很多新客户慕名而来。林娟趁势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娟砚坊,取了她和林砚名字里的字,寓意姐妹同心,共筑梦想。她还开通了线上店铺,让林砚帮她打理——林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线上店铺做了推广,还设计了精美的包装,娟砚坊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外地的客户专门来订货。
林砚读博那年,娟砚坊已经成了省城小有名气的纺织品牌,不仅做布料,还推出了自己的服装系列,主打舒适、简约、复古,很受年轻人的喜欢。林娟还在厂里设立了妇女就业岗,专门招收那些在家待业、或者被家暴后需要工作的妇女,给她们开高薪,还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
有个叫刘姐的妇女,因为被丈夫家暴,带着孩子逃了出来,找不到工作,差点走投无路。林娟听说后,不仅雇了她,还帮她找了住处,给她的孩子联系了学校。刘姐每次说起林娟,都忍不住哭:林总就是我的救命恩人,要是没有她,我和孩子早就活不下去了。
林娟听了,总是笑着说:我以前也过得很苦,知道难的时候有多难。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林娟结婚那天,是在娟砚坊的厂房里办的婚礼——她的丈夫是厂里的技术师傅,叫陈峰,为人老实,对林娟很好。婚礼那天,厂里的员工都来了,苏晚也来了,穿着林娟给她做的新裙子。林砚作为伴娘,给姐姐递上戒指时,眼泪掉了下来:姐,你终于幸福了。
林娟握着林砚的手,眼里也满是泪:砚砚,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一世,能和你一起活着,一起奋斗,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婚礼结束后,林娟拉着林砚的手,轻声说:砚砚,我想把‘娟砚坊’的一部分利润拿出来,成立一个基金,专门帮助那些像我们一样的女孩,让她们能读书,能有工作,不用再被人欺负。
林砚笑着点头:姐,我支持你。我们一起做,让更多的人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5
戈壁滩的星光与千万人的希望
林砚博士毕业那年,凭借出色的科研成果,被推荐加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组——研究新型耐高温材料,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同时,她还收到了一个邀请,加入国家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的帮扶计划,去偏远地区帮助那些命运多舛的妇女和儿童。
姐,我要去西北的戈壁滩了,可能很久才能回来。林砚收拾行李时,对林娟说,帮扶计划的事,还要靠你多费心。
林娟帮她叠着衣服,眼里满是不舍,却还是点了点头:你放心去做你的研究,帮扶的事有我。我已经跟基金会联系好了,下个月就去偏远地区考察,给那里的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再建几所助学点。
苏晚也来了,给林砚带了她亲手织的围巾:姐姐,戈壁滩冷,你戴着这个。我已经报名了基金会的志愿者,等我毕业,就去跟你汇合,一起帮那些孩子。
林砚看着姐姐和苏晚,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即使她去了戈壁滩,她的家也永远在身后,支持着她。
戈壁滩的生活很苦。白天,林砚跟着团队在漫天风沙里采集样本,脸上、手上都被沙子磨出了伤口;晚上,她在实验室里分析数据,经常忙到后半夜。可每当她累得撑不住时,就会拿出姐姐给她做的蓝布衫,或者苏晚织的围巾,想起她们的笑容,就又有了力气。
她的科研项目遇到过很多瓶颈——有一次,新型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总是不达标,她和团队在实验室里熬了一个月,反复调整配方,终于在第七十三次实验时,取得了突破。当检测报告显示材料耐高温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时,林砚激动得哭了——这意味着,我国的航空航天领域,又多了一项核心技术。
与此同时,她的帮扶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她利用自己的科研奖金,在偏远地区建了五所助学点,给孩子们提供书本和文具;还联系林娟,在当地设立了娟砚坊的加工点,让那里的妇女在家就能工作,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孩子。
有个叫小花的女孩,父母去世得早,跟着奶奶生活,没钱读书,只能放牛。林砚听说后,给她交了学费,还送她去了助学点。小花第一次走进教室时,眼里满是好奇,拉着林砚的手说:姐姐,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读大学,做有用的人。
林砚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只要你努力,一定可以的。
三年后,林砚的科研成果正式落地,应用在我国新一代航天器上,受到了国家的表彰。而她的帮扶计划,也惠及了上千名妇女和儿童——很多妇女通过娟砚坊的工作,挣到了钱,摆脱了家暴的丈夫;很多孩子通过助学点,走进了课堂,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苏晚也毕业了,来到了戈壁滩,成为了一名社工,每天跟着林砚去助学点,给孩子们上课,陪他们玩游戏。林娟也经常来看她们,每次来都会带很多布料,给孩子们做新衣服。
有一次,三人坐在戈壁滩上看星星。星空格外亮,像撒了一把碎钻。苏晚靠在林砚的肩膀上:姐姐,你看,我们现在是不是活成了光
林砚笑着点头,看向身边的姐姐——林娟正望着星空,眼里满是温柔。她知道,这一世,她们不仅救了自己,还照亮了别人的路。
是啊,林砚轻声说,我们都活成了光,也把光带给了更多的人。
风从戈壁滩吹过,带着沙子的味道,却不再寒冷。林砚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她会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前行,也会继续帮扶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她记得,前世姐姐对她说别认命,而这一世,她不仅要自己不认命,还要让更多的人,都能有不认命的勇气,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