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同住的第一道坎
第1章
行李箱里的老家味与梳妆台的小风波
夏末的傍晚,小区门口停着辆白色SUV,后备箱敞着,塞满了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和纸箱。林晓刚下班回来,就看到陈阳正帮着一个穿碎花衬衫的阿姨搬东西——是婆婆张桂兰,从老家来投奔他们了。
晓晓回来啦快过来看看妈给你带的好东西!张桂兰手里拎着个布袋子,脸上堆着笑,里面装着晒干的红枣和花生,这是老家后山种的,没打农药,你和陈阳备孕吃正好。
林晓笑着接过来,心里却有点发紧。结婚半年,她和陈阳一直过着二人世界,突然要多个人同住,总觉得少了点自在。但想到陈阳说妈退休后一个人在老家太孤单,她还是压下顾虑,帮着把东西往楼上搬。
进了门,张桂兰把行李挨个打开,蛇皮袋里倒出晾干的萝卜干、腌菜,纸箱里塞着叠得整齐的旧床单。这些床单都是纯棉的,比你们买的那些薄料子舒服,铺床正好。她说着,目光扫过客厅,最后落在了主卧的梳妆台——上面摆着林晓的护肤品和化妆品,满满当当占了半张桌子。
这东西咋这么多张桂兰伸手拿起一瓶面霜,看了眼价格标签,眉头皱了皱,这么小一瓶要几百块太浪费钱了。没等林晓说话,她已经动手把桌上的化妆品往柜子里挪,梳妆台得留空点,不然找东西不方便。
林晓看着自己刚摆好的护肤品被塞进漆黑的柜子,心里像被扎了下,却没好意思说什么。晚上陈阳回来,她才小声提了句:妈把我化妆品挪去柜子了,我找着不太方便。
陈阳正帮着收拾阳台的行李,闻言停下动作,转身抱住她:妈就是习惯收拾,没别的意思。明天我给你在梳妆台加个小架子,专门放你的化妆品,好不好他语气温柔,林晓心里的委屈少了点,点了点头。只是她没想到,这只是同住矛盾的开始。
第2章
六点的扫地声与十点的电脑屏
张桂兰退休前在国企当会计,一辈子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搬到儿子家的第二天,天刚亮,林晓就被客厅传来的唰唰声吵醒——是张桂兰在扫地,扫帚划过地板的声音格外清晰。
她看了眼手机,才六点。前一晚她加班写运营方案到两点,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只能蒙着被子试图接着睡。可没过多久,又传来整理东西的声响,塑料盒碰撞、抽屉开关的声音,断断续续钻进耳朵里。
七点半,林晓顶着黑眼圈走出卧室,张桂兰已经把早餐做好了,桌上摆着粥和咸菜。怎么才起年轻人要早睡早起,不然身体熬坏了。张桂兰一边盛粥一边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五点就起来下地干活了。
林晓坐在桌边,喝着温热的粥,没力气反驳。她打开手机,看到工作群里领导发的消息,让她上午十点前把方案发过去,只能匆匆扒了两口饭,就坐在电脑前改方案。
中午陈阳回来,看到林晓脸色不好,问清缘由后,拉着张桂兰说:妈,晓最近工作忙,经常熬夜,早上想多睡会。以后您打扫的时候,用吸尘器行不行声音小,也不耽误您收拾。
张桂兰愣了愣,随即点头:行,我就是想着早点收拾干净,没顾上你们还在睡。第二天早上,林晓果然没听到扫帚声,取而代之的是轻微的吸尘器嗡鸣,虽然还是醒了,但至少能接着眯一会儿。
可没过几天,新的矛盾又冒了头。那天林晓加班到十点,回到家时,张桂兰还坐在客厅看电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天天加班,身体哪扛得住张桂兰关掉电视,起身倒了杯热水递给她,我看你们公司也不是什么好地方,不如换个轻松点的工作,女孩子家不用这么拼。
林晓接过水杯,心里有点无奈:妈,现在工作都这样,不加班完不成任务。她走到电脑前,准备把没做完的方案收尾,刚打开电脑,张桂兰就走了过来:都十点了还玩电脑赶紧睡觉去,熬夜对身体不好。
我还得改方案,明天要交。林晓解释道。
什么方案非得半夜改白天不能做吗张桂兰皱着眉,语气里带着不满,我看你就是太贪玩,拿着工作当借口。
林晓被说得有点委屈,刚想反驳,陈阳从浴室出来了。他赶紧打圆场:妈,晓这个方案很重要,明天就要交。我陪她一起改,改完我们就睡觉,您先去休息吧。说着,他给林晓递了个眼神,示意她别跟妈吵。
张桂兰虽然不高兴,但还是转身回了客房。客厅里只剩下林晓和陈阳,她靠在丈夫肩上,小声说:我是不是真的太能熬夜了
陈阳揉了揉她的头发:不是你的问题,妈就是担心你。周末我带你们去逛早市,让妈看看咱们年轻人的生活,也让你放松放松。林晓点了点头,心里盼着周末能缓和下气氛。
第3章
外卖订单里的冤枉钱
周五晚上,林晓加完班已经八点了。她坐在地铁上,看着手机里的外卖软件,实在没力气回家做饭,就点了份沙拉和意面,想着回去就能吃。
刚进家门,就看到张桂兰坐在客厅,手里拿着她的外卖订单截图——是陈阳下班时,顺手把手机落在沙发上,被张桂兰看到了。这一顿饭要五十多块张桂兰把手机递到她面前,语气带着心疼,五十多块够买三天的菜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会过日子
林晓愣了愣,解释道:妈,我加班到现在,没精力做饭,就点了份外卖。
没精力做饭我早上出门买了菜,冰箱里有青菜和肉,你回来煮碗面也行啊,用得着花这么多钱买外卖张桂兰站起身,走到冰箱前,打开门给她看,你看,我买的青菜多新鲜,还有排骨,炖个汤多好,比外卖健康多了。
可是我回来都八点了,煮面也要时间,我还得改方案。林晓有点不耐烦,声音提高了点,而且我点的是轻食,比家里做的清淡,适合加班吃。
轻食我看就是浪费钱!张桂兰也来了脾气,外卖油盐重,吃了对身体不好,你还不如回家吃我做的。你这么乱花钱,以后怎么养孩子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了起来。林晓觉得委屈,自己加班已经够累了,点份外卖还要被说;张桂兰则觉得儿媳不懂节约,拿着钱不当回事。
就在这时,陈阳回来了。他刚进门就听到争吵声,赶紧走过来:怎么了这是好好的怎么吵起来了
张桂兰把外卖订单的事说了一遍,还抱怨:我都是为了她好,她还不领情。
林晓低着头,没说话。陈阳先拉着张桂兰坐下,递了杯热水:妈,晓加班累,偶尔点外卖没事。您别生气,以后周末我陪您一起买菜,咱们多备点半成品,她加班回来热着就能吃,既方便又省钱,您看行不行
接着,他又走到林晓身边,小声说:妈也是担心你,不是故意说你。以后你想吃外卖,提前跟妈说一声,她也能理解。
林晓看着陈阳为难的样子,心里的气消了点。张桂兰喝着热水,脸色也缓和了些:行,以后你们想吃什么,提前跟我说,我来做,比外卖划算多了。
那天晚上,张桂兰煮了碗面条,卧了个荷包蛋,端给林晓:快吃吧,吃完早点休息,别熬夜改方案了。林晓接过面条,心里暖暖的,小声说了句谢谢妈。
第4章
罐子里的草药与手机里的产检科普
转眼到了九月,林晓和陈阳开始认真备孕。她买了叶酸,还从网上下载了备孕手册,每天按计划吃叶酸、测体温,过得格外规律。
周末张桂兰回了趟老家,回来时拎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晒干的草药,黑乎乎的,散发着一股奇怪的味道。晓晓,快过来,妈给你带了好东西。她把玻璃罐放在桌上,打开盖子,这是咱们老家的祖传偏方,专门调理身体的,我当年就是喝了这个才怀的陈阳,你每天煮水喝,保证能生个大胖小子。
林晓看着罐子里的草药,心里有点犯怵:妈,这草药是什么成分啊有没有副作用
哪有什么副作用都是山上采的草药,纯天然的。张桂兰满不在乎地说,我都问过老家的老中医了,他说这个特别管用,好多人喝了都怀上了。她说着,就去厨房找锅,想帮林晓煮药。
林晓赶紧拦住她:妈,等会儿再煮,我先查下资料。她拿出手机,搜索罐子里草药的名字,结果发现这种草药根本没有经过科学验证,还有人说喝了会导致肠胃不适。她心里更慌了,赶紧跟张桂兰说:妈,这草药不能喝,网上说它没什么用,还可能伤身体。
网上的话你也信那些都是骗人的!张桂兰不高兴了,老中医说的还能有错你就是不信我。
不是我不信您,是这草药确实没科学依据。林晓拿出备孕手册,指着上面的内容,您看,书上说备孕要吃叶酸,补充维生素,这样对宝宝才好。
张桂兰根本不看手册,转身就去找陈阳,抱怨道:陈阳,你看看你媳妇,我给她带的备孕偏方,她不肯喝,还说我骗人。这要是怀不上孩子,怎么办
陈阳正在书房改设计图,闻言赶紧停下笔,安抚道:妈,您别生气。晓也是担心身体,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我有个朋友是妇产科医生,我问问她这偏方能不能喝,要是真有用,咱们再喝,行不行
他拿出手机,给朋友发了消息,还拍了草药的照片。没过多久,朋友回复了,说这草药成分不明,不建议饮用,备孕还是吃叶酸、保持健康作息更靠谱。陈阳把消息给张桂兰看,她盯着手机屏幕,沉默了半天,才叹了口气:行吧,既然医生这么说,那这草药就不喝了。你让晓晓好好吃叶酸,别马虎。
林晓在旁边听到,心里松了口气。她走过去,给张桂兰递了个苹果:妈,谢谢您为我操心。以后备孕的事,我有不懂的就问您,咱们一起努力。张桂兰接过苹果,嘴角露出了笑容。
第5章
闺蜜电话里的破冰秘籍
虽然草药的事解决了,但林晓和张桂兰之间还是有点生分。张桂兰还是会念叨她花钱大手大脚熬夜不睡觉,林晓也总觉得跟婆婆相处不自在,有时候宁愿在公司加班,也不想早点回家。
周五晚上,林晓跟闺蜜周婷打电话,忍不住吐槽:我觉得我已经很让着我婆婆了,可还是会跟她吵架。她总说我这不对那不对,我都快烦死了。
周婷嫁给老公一年多,虽然没跟公婆同住,但也听婆婆念叨过几次,对婆媳相处还算有点经验。你别跟她硬刚啊,周婷在电话那头说,我妈以前也总说我乱花钱,后来我每次她做饭,都夸她做得好吃,她就开心了,也不怎么说我了。
夸她林晓愣了愣,我怕我说得太假,她不喜欢。
怎么会假她做饭好吃你就夸,不好吃就说‘妈,下次少放点盐就更好了’,委婉点。周婷继续说,还有啊,你找个她感兴趣的事跟她一起做,比如教她刷广场舞视频,或者跟她一起买菜,增进下感情。我妈就喜欢跟我一起逛菜市场,一边买菜一边聊家常,现在跟我可亲了。
林晓听着,觉得有点道理。她想起张桂兰之前跟她说过,老家的广场舞队解散了,她来城里后,还没找到一起跳舞的人。我婆婆喜欢跳广场舞,我是不是可以教她用手机搜广场舞视频
对啊!这主意好。周婷说,你教她的时候,多跟她聊聊天,问问她老家的事,她肯定愿意跟你说。婆媳之间就是要多沟通,不然矛盾越来越多。
挂了电话,林晓坐在沙发上,琢磨着周婷的话。她看着客房的方向,张桂兰正在里面看电视,偶尔传来笑声。林晓深吸一口气,起身走了过去:妈,您在看什么呢
看戏曲频道呢,你也来看看张桂兰拍了拍身边的沙发,让她坐下。林晓坐下后,没看多久,就开口说:妈,您不是喜欢跳广场舞吗我教您用手机搜广场舞视频吧,这样您在家也能跟着跳。
张桂兰眼睛亮了亮:真的我还以为这手机只能打电话呢,还能搜广场舞
当然能,我教您。林晓拿出手机,下载了个视频APP,搜出张桂兰喜欢的广场舞曲目。张桂兰凑在屏幕前,看得格外认真,还跟着视频里的动作比划了几下。林晓看着她的样子,心里的别扭少了点。
第6章
红烧肉的香味与广场舞的旋律
周日早上,林晓还没起,就闻到了厨房里传来的香味——是红烧肉的味道,浓郁的肉香飘满了整个屋子。她走出卧室,看到张桂兰正在厨房忙碌,锅里炖着红烧肉,滋滋地冒着热气。
妈,您做红烧肉了林晓走过去,看着锅里油亮的肉块,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对啊,你上次跟我说想吃红烧肉,我今天特意买了五花肉,给你做。张桂兰笑着说,再炖一会儿就能出锅了,你先去洗漱,等陈阳回来咱们就吃饭。
林晓心里暖暖的,洗漱完后,主动帮着摆碗筷。陈阳回来时,红烧肉正好出锅,张桂兰把肉盛进盘子里,端上桌:快尝尝,看看好不好吃。
林晓夹了一块,放进嘴里,肉质软烂,甜咸适中,比外面餐馆做的还好吃。妈,您做的红烧肉也太好吃了吧!她忍不住夸赞道,我以前在餐馆吃的都没您做的香,以后您可要多做几次。
张桂兰听了,嘴角忍不住上扬,眼睛都笑眯了:好吃你就多吃点,锅里还有呢。她一边说,一边给林晓夹了块肉,多吃点,补补身体,对备孕好。
那天中午,林晓吃了满满一碗饭,还喝了两碗汤。饭后,她想起之前答应教张桂兰搜广场舞视频,就拿出手机,坐在沙发上教她:妈,您看,点这个搜索框,输入广场舞的名字,就能找到视频了。您喜欢哪个,就点哪个。
张桂兰学得很认真,手指在屏幕上慢慢点着,搜出了她常跳的《小苹果》。就是这个!我以前在老家经常跳这个。她高兴地说,还跟着视频里的动作跳了起来,虽然动作有点笨拙,但很认真。
林晓看着她的样子,忍不住笑了。陈阳也凑过来,跟着一起跳,客厅里充满了笑声。张桂兰跳累了,坐在沙发上,喝着林晓递过来的水,说:以后你下班早,跟我一起跳呗,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
好啊!林晓爽快地答应了。那天下午,她们又一起搜了几个广场舞视频,张桂兰还跟林晓讲了她在老家跳广场舞的趣事,比如谁跳得最好,谁总忘动作。林晓听得很认真,偶尔还会问几句,两人聊得格外开心。
陈阳坐在旁边看着,心里松了口气——他终于不用再担心婆媳俩吵架了。
第7章
悄悄调慢的扫地机器人与提前发的加班通知
林晓是在某个周一早上发现变化的。以往六点准时响起的扫地声没了踪迹,她迷迷糊糊摸到手机一看,已经六点五十,窗外的天刚亮透。起身走到客厅,就见张桂兰正用抹布擦桌子,扫地机器人安安静静立在墙角,指示灯还没亮。
妈,您今天没开扫地机器人啊林晓揉着眼睛问。
张桂兰手里的动作没停,头也不回地说:看你天天熬夜,想让你多睡会儿,等你起了再开。
林晓心里一暖,走过去帮着递抹布:不用特意等我,您该忙就忙,我戴个耳塞也能睡。
张桂兰却摆了摆手:耳塞戴着不舒服,我把机器人时间调晚了,七点再开,不耽误事。
从那以后,林晓再也没被早起的噪音吵醒过。她也悄悄改了习惯,每次加班前都会提前跟张桂兰说一声:妈,今晚我要加班,大概八点回来,您不用等我吃饭。
张桂兰嘴上说着知道了,你别太累,却总会在她回来时,把饭菜热在锅里。有次林晓加班到九点,进门就闻到饭菜香,张桂兰从厨房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碗热汤:刚给你热的排骨汤,快喝了暖暖身子,菜在锅里,我再给你盛一碗。
陈阳把这些看在眼里,偷偷买了个降噪耳机给林晓:要是妈偶尔早起收拾,你就戴上这个,别总委屈自己。
data-fanqie-type=pay_tag>
林晓接过耳机,笑着说:妈都特意调慢机器人了,我哪还需要这个。她心里清楚,婆媳之间的默契,正在这些小事里慢慢滋生。
第8章
周末的早市与饭桌上的家常话
周末一大早,陈阳就拉着林晓和张桂兰去逛早市。刚到早市门口,张桂兰就被热闹的人群吸引了,拉着林晓的手往菜摊走:这儿的菜比超市新鲜,还便宜,你看这青菜,多嫩。
她熟练地跟摊主砍价,五块钱买了两把青菜,又蹲在摊位前挑西红柿,嘴里还跟林晓念叨:挑西红柿得看蒂,带点青的才新鲜,放两天也不坏。
林晓跟着学,挑了几个西红柿,张桂兰看了眼,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学会挑了。
陈阳跟在后面拎着袋子,看着婆媳俩有说有笑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逛到肉摊前,张桂兰买了块五花肉:中午给你们做红烧肉,晓晓上次说好吃,再给你多做点。
中午吃饭时,桌上摆着红烧肉、清炒青菜、西红柿炒蛋,都是林晓爱吃的菜。张桂兰一边给林晓夹肉,一边说:我们老家那边,秋天就开始腌咸菜,等过阵子我买点萝卜,给你们腌点咸菜,早上配粥吃正好。
林晓赶紧说:好啊,我还从没吃过您腌的咸菜呢。
陈建军也开口了:你妈腌的咸菜是一绝,以前在老家,邻居都来要。
饭桌上,张桂兰讲起老家的趣事,说小时候跟着邻居去山上采蘑菇,差点迷路,林晓听得津津有味,偶尔还问两句。陈阳和陈建军插科打诨,饭桌上满是笑声。
林晓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觉得,同住也没那么可怕。原来婆媳之间,也能像家人一样,在饭桌上聊家常,共享一顿热饭。
第二卷:怀孕后的矛盾升级
第9章
安胎粥的温度与电脑的距离
一个月后,林晓拿着验孕棒,看着上面的两条红杠,激动得手都在抖。陈阳下班回来,她扑进丈夫怀里,哽咽着说:陈阳,我们有宝宝了。
陈阳愣了几秒,反应过来后,抱着她转了个圈,眼眶都红了。张桂兰得知消息后,更是高兴得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就去菜市场买了小米、红枣,给林晓熬安胎粥。
从那以后,张桂兰每天早上六点就起来熬粥,端到林晓床头:快起来喝了,对宝宝好。林晓虽然困,但看着婆婆熬得软烂的粥,还是坐起来喝完。
可没过多久,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林晓需要用电脑处理工作,张桂兰看到后,赶紧让她关掉:电脑有辐射,对宝宝不好,你别用了。
林晓解释:妈,我穿了防辐射服,而且工作需要,不能不用电脑。
防辐射服有什么用辐射看不见摸不着的,万一伤到宝宝怎么办张桂兰坚持不让她用,甚至把电脑搬到了客厅,锁在了柜子里。
林晓又急又无奈,只能找陈阳帮忙。陈阳跟张桂兰商量:妈,晓每天用电脑不超过2小时,我陪她一起加班,到点就提醒她休息,这样您放心,她也能完成工作,行不行
张桂兰犹豫了半天,看着林晓委屈的样子,终于点头:行,但你得盯着她,不能让她多用。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陈阳都会陪着林晓用电脑,到点就提醒她休息。张桂兰坐在客厅看电视,时不时往书房看一眼,确认林晓没超时,才放心地继续看。
第10章
月嫂的预算与我的经验
林晓孕中期时,肚子慢慢显怀了,她跟陈阳商量请月嫂的事:妈年纪大了,照顾月子太累,请个月嫂能帮她分担,也能避免咱们闹矛盾。
陈阳觉得有道理,两人决定跟张桂兰说一声。可没想到,张桂兰一听就反对:请月嫂得花好几万,太贵了!我有经验,当年照顾陈阳就是我一个人,比月嫂专业多了,还不用花钱。
妈,现在育儿观念跟以前不一样了,月嫂懂科学护理,比如怎么给宝宝洗澡、怎么做月子餐,您也能跟着学。林晓耐心解释。
我不用学,我照顾孩子这么多年,还能错了张桂兰态度坚决,你们要是请月嫂,我就回老家,眼不见心不烦。
两人争执不下,陈阳提议开家庭会议。饭桌上,陈建军难得开口:桂兰,现在年轻人有新想法,月嫂确实有经验,你也能搭把手,不累还能学新方法,挺好的。
张桂兰看了眼老伴,又看了看林晓凸起的肚子,沉默了半天,才说:行,那我先面试月嫂,要是不合适,还得我来照顾。
林晓赶紧点头:好,我们一起面试,选您满意的。
接下来的几周,林晓和张桂兰一起面试了几个月嫂,最终选了有五年经验的李姐。张桂兰虽然还是觉得请月嫂浪费钱,但看到李姐专业的样子,也没再反对。
第11章
肿起来的脚踝与热好的牛奶
孕晚期时,林晓的脚踝开始水肿,走路都费劲。有天晚上,她坐在沙发上揉脚踝,张桂兰看到后,没说话,转身进了厨房。
过了一会儿,张桂兰端着一盆热水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条毛巾:把脚放进去泡泡,能缓解点。
林晓愣了愣,把脚放进热水里,温热的水包裹着脚踝,舒服得她叹了口气。张桂兰蹲在旁边,用毛巾帮她擦脚,动作轻柔:我怀陈阳的时候,也肿过脚,每天泡泡脚就好了。
林晓看着婆婆花白的头发,心里一阵感动:妈,谢谢您。
谢什么,你怀的是陈家的孩子,我照顾你是应该的。张桂兰嘴上这么说,眼里却满是温柔。
从那以后,张桂兰每天晚上都会给林晓泡脚,还会给她按摩脚踝。林晓加班回家,总能看到客厅留着灯,桌上放着温好的牛奶:怕你饿,热着等你,快喝了吧。
有次林晓加班到十点,回家时看到张桂兰坐在沙发上打盹,桌上的牛奶还冒着热气。她轻轻叫醒婆婆:妈,您怎么不睡啊
张桂兰揉了揉眼睛:等你回来,怕牛奶凉了。
林晓拿起牛奶,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到了心里。她突然觉得,婆婆就像亲妈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她。
第12章
手术室外的眼泪与病床前的牵手
预产期前一周,林晓突然腹痛,陈阳赶紧送她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胎位不正,需要剖腹产。
进手术室前,林晓紧紧抓着陈阳的手,心里又怕又慌。张桂兰站在旁边,眼圈红红的,拉着她的另一只手:晓晓,别害怕,妈在外面等你,你和宝宝都会平平安安的。
手术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张桂兰在手术室外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菩萨保佑,晓晓和宝宝都平安。陈建军和陈阳劝她坐下等,她也坐不住,一直盯着手术室的门。
终于,手术室的门开了,护士抱着宝宝出来:是个男孩,六斤八两,很健康。
张桂兰赶紧凑过去看宝宝,脸上露出了笑容,可转眼又想起林晓,问护士:我儿媳呢她怎么样了
产妇还在缝合,一会儿就出来了。
又过了半小时,林晓被推了出来,脸色苍白。张桂兰冲过去,握住她的手:晓晓,辛苦你了,你怎么样疼不疼
林晓虚弱地笑了笑:妈,我没事,您别担心。
回到病房后,张桂兰一直守在林晓床边,给她擦汗、喂水,还帮着照顾宝宝。陈阳看着婆媳俩紧握的手,悄悄拍下了这一幕——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个家的关系,变得更紧密了。
第三卷:月子里的磨合与理解
第13章
月嫂的科学与婆婆的经验
月嫂李姐上门那天,带了满满一箱东西,有月子餐食谱、宝宝护理手册,还有各种工具。张桂兰看着李姐熟练地给宝宝换尿布、测体温,心里有点不服气,总在旁边指导。
李姐给宝宝穿宽松的衣服,张桂兰说:宝宝要裹紧点,不然会着凉,我当年就是这么照顾陈阳的。
李姐耐心解释:阿姨,宝宝新陈代谢快,穿太多会捂出湿疹,宽松点更舒服。
张桂兰不信,直到第二天,宝宝身上真的起了小红点,医生说是穿太多捂的,她才不说话了。
做月子餐时,李姐给林晓做了份冬瓜排骨汤,里面放了点盐。张桂兰又说:月子餐不能放盐,对产妇不好。
阿姨,产妇需要补充电解质,适量放盐对身体好,还能增进食欲。李姐一边说,一边把食谱递给张桂兰,您看,这是专业的月子餐食谱,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张桂兰看着食谱,又看了看吃得香的林晓,没再反驳。接下来的几天,她看着李姐把宝宝照顾得很好,林晓的气色也越来越好,慢慢开始认可李姐的专业,不再在旁边指手画脚,甚至还会主动帮李姐打下手。
第14章
纸尿裤与旧衣服的妥协
宝宝出生后,林晓买了很多纸尿裤,方便又卫生。可张桂兰却从老家带来了很多旧衣服,说要给宝宝做尿布:旧衣服软和,透气不闷屁股,比纸尿裤好。
林晓担心旧衣服不卫生,却没直接拒绝,而是买了柔软的纯棉纸尿裤,跟张桂兰说:妈,您看这个纸尿裤,跟棉花一样软,我已经用开水烫过了,您试试给宝宝穿,要是不舒服,咱们再用尿布。
张桂兰半信半疑地接过纸尿裤,给宝宝穿上。宝宝活动了一会儿,没哭闹,还笑得很开心。张桂兰摸了摸宝宝的屁股,干干爽爽的,忍不住说:这纸尿裤还真不错,比尿布方便多了。
林晓趁机说:妈,以后您就别做尿布了,咱们用纸尿裤,您也能轻松点。
张桂兰点头同意,还主动帮着给宝宝换纸尿裤。林晓还故意让张桂兰给宝宝换衣服、拍嗝,每次张桂兰都做得很认真,脸上满是笑容。有次宝宝吐奶,张桂兰熟练地给宝宝拍背,动作比林晓还熟练。
林晓看着婆婆和宝宝互动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原来婆媳之间的妥协,能让家庭变得这么温馨。
第15章
复工前的焦虑与家里有我
休完产假,林晓准备复工了。可一想到要离开宝宝,她就焦虑得睡不着觉,担心宝宝不适应,也担心工作跟不上。
张桂兰看出了她的心思,主动说:你放心去上班,宝宝我跟李姐一起照顾,每天给你发视频,让你看看宝宝。要是工作忙,晚点回来也没事,家里有我呢。
林晓还是有点担心:妈,您年纪大了,照顾宝宝太累了。
不累,我喜欢照顾宝宝,跟他玩一会儿,比什么都开心。张桂兰笑着说,还拿出手机给林晓看宝宝的照片,你看,宝宝多可爱,等你下班回来,他肯定会跟你笑。
复工第一天,林晓刚到公司,就收到了张桂兰发来的视频——宝宝正躺在床上,挥舞着小手,笑得很开心。张桂兰在视频里说:宝宝刚喝完奶,很乖,你别担心。
中午,林晓又收到了张桂兰发来的消息,说给她做了爱吃的便当,让陈阳给她送过去。下午林晓打开便当,里面是红烧肉、清炒青菜,还有一个水煮蛋,都是她爱吃的菜。
同事看到后,羡慕地说:你婆婆也太好了吧,还特意给你做便当。
林晓笑着说:是啊,我婆婆特别好。她心里清楚,有婆婆的支持,她才能安心工作。
第16章
母亲节的项链与拥抱
母亲节那天,林晓特意提前下班,去商场给张桂兰买了条金项链。回家后,她把项链递给张桂兰:妈,母亲节快乐,谢谢您照顾我和宝宝。
张桂兰接过项链,打开盒子,看到里面闪闪发光的项链,眼眶一下子红了:你怎么买这么贵的东西浪费钱。
不贵,这是我一点心意。林晓说着,帮张桂兰戴上项链,您看,多好看。
张桂兰摸了摸脖子上的项链,眼泪掉了下来:妈以前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干涉你太多,以后咱们好好相处。
林晓抱住张桂兰:妈,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以前总跟您闹别扭,以后我会多听您的话。
陈阳和陈建军看着婆媳俩拥抱的样子,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阳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说:这张照片得好好保存,以后给宝宝看。
那天晚上,全家一起吃了顿晚饭,桌上摆满了张桂兰爱吃的菜。饭桌上,张桂兰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什么事一起商量,别再闹矛盾了。
林晓和陈阳点头同意,陈建军也说:对,一家人就该和和气气的。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里,照亮了一家人的笑容,也照亮了这个充满温馨的家。
第四卷:育儿路上的并肩同行
第17章
发烧的体温计与医院的方向
宝宝六个月时,突然发起了高烧。林晓摸了摸宝宝的额头,滚烫滚烫的,赶紧拿出体温计,测得体温38.2度。
快,咱们带宝宝去医院。林晓说着,就去收拾东西。
张桂兰却拦住她:小孩发烧不用去医院,物理降温就行,我当年就是这么照顾陈阳的,很快就好了。
妈,宝宝体温都38.2度了,万一烧出问题怎么办林晓急得快哭了。
不会的,你听我的,用温水给宝宝擦身子,很快就退烧了。张桂兰坚持不让去医院。
两人争执不下,陈阳赶紧说:咱们先测体温,要是超过38.5度就去医院,没超过就按妈说的物理降温,行不行
林晓和张桂兰都同意了。他们用温水给宝宝擦身子,每隔半小时测一次体温。可没过多久,宝宝的体温升到了39度,小脸通红,还不停地哭闹。
快,去医院!陈阳赶紧抱起宝宝,一家人往医院赶。
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幸好来得及时,不然会引发肺炎,先输液退烧吧。
张桂兰看着宝宝扎针时哭闹的样子,愧疚地说:都怪我,要是早点来医院就好了,以后听你们的,科学育儿。
林晓握着婆婆的手,轻声说:妈,您别自责,咱们也是为了宝宝好。以后遇到事,咱们一起商量,科学和经验结合,肯定没问题。张桂兰点点头,眼眶泛红——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老经验,未必比得上年轻人的科学方法。
第18章
育儿公众号与辅食记录表
从医院回来后,张桂兰像变了个人似的,主动跟林晓要了育儿公众号的关注方式,每天戴着老花镜看文章,还把重要的内容抄在笔记本上,比如宝宝辅食添加顺序发烧护理误区。
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时,张桂兰按照公众号里的食谱,每天早起去菜市场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蒸熟后打成泥,小心翼翼地喂给宝宝。她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录宝宝的进食情况:周一上午10点,吃了两勺胡萝卜泥,没过敏;下午3点,喝了50毫升苹果汁,有点拉肚子,下次少喝。
林晓偶然看到这个笔记本,惊讶地说:妈,您比我还细心,我都没记得这么详细。张桂兰笑着说:以前是我不懂,总觉得经验管用,现在才知道,科学育儿对宝宝更好。你看这些记录,下次宝宝再不舒服,咱们也能跟医生说清楚情况。
之后的日子里,张桂兰经常跟林晓讨论辅食搭配,比如今天给宝宝加菠菜泥,会不会跟昨天的蛋黄冲突林晓会拿出育儿手册,跟她一起查资料,婆媳俩成了育儿战友,再也没因为育儿观念红过脸。
第19章
晋升的方案与半夜的热汤
林晓工作三年,终于等到了晋升机会,需要提交一份运营方案,还要经常加班准备答辩。那段时间,她每天早出晚归,回家后还得对着电脑改方案,累得倒头就睡。
张桂兰看在眼里,主动说:你放心加班,家里有我,宝宝我会照顾好,你别累着身子。每天早上,她都会提前做好早餐,让林晓带到公司;晚上林晓加班回来,客厅的灯总亮着,桌上放着温好的热汤,有时是排骨汤,有时是鸡汤,补补身体,别熬坏了,晋升重要,身体更重要。
有天晚上,林晓改方案改到凌晨,思路卡壳,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张桂兰起来喝水,看到书房还亮着灯,走过去递了杯温牛奶:别着急,慢慢来,你这么能干,肯定能行。要是累了,就先睡会儿,明天再改。
林晓接过牛奶,心里的烦躁瞬间消散了。她靠在椅背上,跟婆婆聊起工作上的难题,张桂兰虽然不懂运营,但会耐心听着,还帮她出主意:要是不知道怎么改,就问问同事,人多主意多,总能想出办法。
最终,林晓的方案通过了答辩,成功晋升。庆功宴上,她特意敬了张桂兰一杯:妈,没有您的支持,我不可能拿到这个机会。谢谢您照顾我和宝宝,让我能安心工作。张桂兰笑着说:都是你自己努力,妈就是做了点小事。
第20章
海边的防晒霜与全家福
宝宝一岁生日时,陈阳提议全家去海边旅行,林晓和张桂兰都很赞成。出发前,张桂兰特意把宝宝的小衣服、尿不湿、辅食都整理好,装了满满一个行李箱,还不忘提醒林晓:海边太阳大,记得带防晒霜,别把宝宝晒黑了。
到了海边,张桂兰抱着宝宝,小心翼翼地帮他涂防晒霜,从脸到脚,一点都不落下。宝宝坐在沙滩上玩沙子,张桂兰在旁边看着,生怕他把沙子弄到嘴里;林晓和陈阳在旁边拍照,偶尔跟宝宝玩闹,陈建军则负责拎行李、找休息的地方,一家人其乐融融。
傍晚,夕阳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张桂兰和林晓坐在沙滩上聊天,张桂兰说:以前我总担心你照顾不好陈阳和宝宝,觉得你年轻,不懂事。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你是个好媳妇、好妈妈,把家里照顾得这么好,工作也做得这么出色。
林晓笑着说:妈,您别这么说,我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多亏了您帮忙。要是没有您,我也不能安心工作,也学不会怎么照顾宝宝。咱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陈阳趁机拿出相机,拍下了一张全家福:照片里,张桂兰抱着宝宝,林晓和陈阳站在旁边,陈建军笑着看向镜头,夕阳的余晖洒在每个人身上,温暖又幸福。
第五卷:烟火气里的岁月静好
第21章
分房睡的顾虑与我们也分过
宝宝两岁时,陈建军的腰疾犯了,疼得直不起身。医生说,长期睡软床对腰不好,建议他跟张桂兰分房睡,睡硬床有利于恢复。
张桂兰却不同意:老夫老妻分房睡,传出去让人笑话,不行。陈建军劝了她好几次,她都没松口,陈阳和林晓也跟着劝,她还是摇头。
林晓看着婆婆为难的样子,拉着她的手说:妈,分房睡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主要是为了爸的腰。您想啊,爸腰好了,才能陪您一起跳广场舞、逛菜市场,多好。我和陈阳有时候加班晚,也会分房睡,怕影响对方休息,这很正常,没人会笑话的。
她还跟张桂兰讲起同事的事:我有个同事,她爸妈也分房睡,她爸腰不好,分房睡后,腰好多了,现在两人还一起去旅游呢,感情比以前还好。
张桂兰听了,沉默了半天,终于点头:行,那就分房睡,只要你爸腰能好,怎么都行。
分房睡后,陈建军的腰果然好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疼了。张桂兰看着老伴恢复健康,心里很高兴,跟林晓说:还是你有办法,要是听我的,你爸的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林晓笑着说:妈,咱们都是为了家里好,有什么事一起商量,总能解决。
第22章
二胎的话题与你们的决定
宝宝三岁时,张桂兰开始催林晓生二胎:一个孩子太孤单,再生一个作伴,以后你们老了,孩子也能互相帮衬。你看隔壁老王,两个孙子,多热闹。
林晓和陈阳对视一眼,有点为难。他们现在工作都很忙,宝宝刚上幼儿园,要是再生一个,压力太大了。林晓跟张桂兰说:妈,现在养宝宝压力大,我和陈阳想先把工作稳定下来,等条件好了再考虑二胎的事。您也知道,现在宝宝上幼儿园、报兴趣班都要花钱,再生一个,怕照顾不好。
张桂兰以前催过几次,林晓都没松口,她还以为这次林晓会跟她吵起来,没想到林晓耐心跟她解释。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知道你们压力大,也不是非要你们生二胎,就是觉得两个孩子热闹。你们有自己的想法,妈支持你们,不用勉强,什么时候想生了,妈再帮你们照顾。
林晓没想到婆婆会这么开明,心里很感动:妈,谢谢您理解我们。以后要是我们想生二胎,肯定第一个跟您说。张桂兰笑着说:好,妈等着。
从那以后,张桂兰再也没提过催二胎的事,反而经常跟林晓说:工作别太累,要是忙不过来,就跟妈说,妈帮你照顾宝宝。
第23章
闺蜜的羡慕与婆媳范本
周末,周婷来家里做客,刚进门就看到张桂兰帮林晓带宝宝,林晓则在旁边给张桂兰捶背,还跟她商量:妈,晚上咱们吃饺子吧,我买了韭菜和肉馅,您教我包您最拿手的元宝饺。
张桂兰笑着说:好啊,正好宝宝也爱吃饺子,咱们一起包。
周婷坐在旁边,羡慕地说:晓,你们婆媳俩也太和睦了吧,比亲母女还亲。我跟我婆婆,每次见面都得小心翼翼的,就怕说错话,你们这也太让人羡慕了。
林晓笑着说:其实我们以前也闹过矛盾,比如同住初期,因为生活习惯、育儿观念吵过架。后来慢慢磨合,互相理解,就好了。主要是我婆婆人好,总为我着想。
张桂兰赶紧说:都是晓晓懂事,我以前不懂事,总干涉她,多亏了她让着我。现在我也学聪明了,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我少管点,家里就和睦了。
周婷看着她们,说:你们这简直是‘婆媳范本’,以后我有婆媳矛盾,可得常来跟你们取经。林晓笑着说:没问题,咱们互相学习。
那天中午,林晓、张桂兰和周婷一起包饺子,张桂兰教林晓和周婷包元宝饺,宝宝在旁边玩饺子皮,客厅里满是笑声。周婷说:要是我跟我婆婆也能这样,就好了。张桂兰说:慢慢来,多沟通,多理解,总会好的。
第24章
跨年的饺子与暖光里的家
跨年当晚,外面飘着小雪,家里却温暖如春。客厅里挂着彩灯,宝宝穿着红色的小棉袄,在地毯上跑来跑去;张桂兰和林晓在厨房包饺子,张桂兰教林晓怎么包元宝饺:把饺子皮摊开,放适量肉馅,对折,捏紧,再把两边往中间捏,一个元宝饺就成了,寓意着来年招财进宝。
林晓学得很认真,虽然包的饺子不如张桂兰的好看,但也像模像样。陈阳和陈建军则在旁边贴春联,陈阳踩着凳子,陈建军在下面递胶带,偶尔跟厨房的婆媳俩开玩笑:妈,晓,你们包的饺子可别太好吃,不然我能吃三大碗。
晚上八点,饺子煮好了,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着跨年晚会。宝宝拿着小灯笼,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嘴里喊着:过年啦!过年啦!
零点钟声敲响时,窗外放起了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了夜空。陈阳拿出手机,拍下了一张全家福:照片里,张桂兰和林晓笑着靠在一起,宝宝举着小灯笼,陈阳和陈建军站在旁边,客厅的暖光洒在每个人身上,满是家的温馨。
林晓看着照片,心里满是幸福。她想起同住初期的矛盾,想起怀孕后的磨合,想起育儿路上的并肩同行,突然觉得,婆媳之间,没有解不开的矛盾,只有不愿理解的心。只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就能像家人一样,在烟火气里,过着岁月静好的日子。
窗外的雪还在下,家里的暖光却照亮了每个人的心房,也照亮了这个充满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