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趁势奏请,开设忠勇子弟书塾,专收军功之家子弟,由太学派教官任教,兼修武艺、政训、算数。太子更亲自赴塾讲课一次,激起一片士气。
四月末,李若琏再奏:
“军政已稳,兵律行通,战力之强,十年未见。臣请设练兵大阅,择日于京畿校场,五军对列,以验实效。”
朱由检拍案应允。
五月初五,京郊大阅。五大军区各出精兵千人,轮番上阵演练。
火铳齐发,百发百中;长矛齐列,如林欲动;政训士兵更能现场背诵军律、点将口令。
朱由检披龙袍立观礼台前,亲点赵府遗将之子赵成虎升校尉,登台受命。兵士齐声呐喊,旗帜翻飞,号角震天。
朝堂文武皆惊,有人低声言道:“军威已成,非昔日旧制可比。”
朱由检只言一句:“兵者,国器;政者,其神。今日之兵,不再是乱世草寇,而是护国铁军。”
京畿大阅之后,朱由检退朝回宫,一路所见,无不肃然。宫道两侧,文武百官低首肃立,五军将士列阵如山,百姓呼声不绝。
皇权再固,军政重整,大明自辽东大捷以来,内外皆振。
但战后政局稍缓,宫中却起波澜。
那日朝后,张嫣奉茶入殿,伏膝而坐,低声请奏:“万岁,今战事初定,京师平稳,后宫之事,是否也该整一整了?”
朱由检目光微顿,未语。
张嫣续言:“后宫久无选秀,宫嫔老去者多,值事之人日渐稀少。中宫虽谨慎持家,然数年来,宫务所用、人丁调配、礼仪承接,皆显力不从心。”
此言非虚。
崇祯登基已有多年,因其性情寡淡、朝政繁重,自即位以来,仅在初年选过一批宫女,之后便再无增选。
至今后宫多为旧人,当差之人不足,四司六局常有怠工之状,内廷礼仪也几度差错,东厂已有奏折暗中提及。
张嫣今日开口,并非只为“充实后宫”,实乃借口宫务失当,提醒圣上治内应与治外并重。
朱由检沉吟片刻,道:“选秀一事,事关中宫体统,亦关祖宗旧制。既如此,便择吉日行之。张嫣,你既提起,便交你总理此事,务须谨慎,不得扰民。”
张嫣躬身领旨。
翌日,内廷颁旨:
“遵祖制,岁在甲辰,礼部、内务府共议,定于六月初九,于太和殿前设选秀之仪。天下十五岁以上,十九岁以下良家女子,俱可由地方荐送。选之三品以下,以供内廷差遣,不入妃嫔之列。”
此旨一下,天下知选秀开局,诸郡州府一时纷纷动身,民间更有“入宫即贵”之谣。
黄道周闻此事,叹道:“兵威既起,宫政亦转,天子手段,果有筹算。”
钱谦益却私下低语:“选妃之名,莫非又藏他谋?”
但宫中选秀,从不由东林党插手,此言亦不过耳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