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间,苏州织户捐丝绸万匹,福建茶商捐银十万两,湖广粮商捐米十万石。
魏忠贤设“辽地义赈总署”,将民捐集中,开设“忠烈粮仓”“军属银库”,每一笔银粮,账目分明,三月一查,交由太子亲审。
格物院则不断改良火铳火炮,试制“重管火铳”“手提火雷”“便携装填器”,朱由检下令:“每新器试用,军前实战验证,再准量产。”
至此,整个辽东形成屯田—军防—后勤三位一体之局。
战时能打,守时能耕,兵能攻退,民亦归附。
后金境内,盛京府库空虚,诸王纷争,皇太极尚未能起,多尔衮仓皇北遁,传言已言及“退守松花江以北”。
而在沈阳,赵率教披甲立城头,望北而誓:“若鞑虏再来,我大明必以十倍还之。”
卢象升镇守山海,兵力充盈,堡垒林立,战备严明。其言:“大明若失辽东,边疆之责,在我。”
朱由检登奉天殿,观山河图,再无往昔颓意,只道一句:“此为守国之始。鞑虏可破,边可固,民可安,士可聚。大明,当再起。”
朱由检手持羽笔,盯着太监传呈的密折,冷声道:
“乱起于外,亡在于内。外寇虽退,内变未息。京师兵变,虽已平定,却露出一根毒脉——天机阁。”
此言一出,百官默然。魏忠贤面色凝重,低头而立。
东林诸臣更是神情各异,左光斗眼角微动,黄道周则低声长叹。
朱由检将密折摔在御案之上,抬首厉声:
“命兵部尚书李若琏,即刻接掌禁军三统卫,彻查京营、京营预备营、畿辅调兵所,凡有与天机阁有关联者——不问品级,不论贵贱,一律查办!”
群臣齐声应命。
京师兵变虽因魏忠贤亲督镇压、内库军奋勇扑杀而得平定。
但事后审讯发现,参与谋乱之人多出自京营副哨,且调动迅疾、组织严密、口令一致,明显受过训练。
更有部分校尉供出幕后指挥暗号来自一个名为“天机阁”的密会组织,渗透已久,不仅军中有之,连文馆、监生、甚至宗室中亦有人涉足。
朱由检听后不怒而笑:“倒是养了个不知死活的蛇窝。”
遂亲召李若琏入殿。
“此事不交东厂,不归锦衣卫,专由你亲办。”
李若琏跪下领命:“臣当穷根究底,绝不留情。”
即日设“军政肃清署”,专责整肃军中私派、私盟、私通等事,授全权督审、拘人、查库、开堂、入营,一应文武军官不得阻拦。
李若琏雷厉风行,调阅京营三年调令、五年名单,清查每一军号、每一兵户。凡有资历诡异、调动频繁、私下聚会者,皆被带至肃清署亲审。
短短七日,拘押三千人,查出天机阁外围成员七百八十七人,骨干三十七人,首脑级“阁使”四人,其中竟有一人为锦衣卫校尉,一人为礼部司官外孙。
朱由检震怒:“果然渗透至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