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大明内忧外患同时爆发——北敌压境、内乱四起、海外疑云潜起,乃建国以来最严重之危局。
朱由检闻报,顿时起身,命:
“封朝不复聊天下,次日即刻星夜返京。”
次日黎明,他乘舆返京,沿途百姓纷纷跪迎,旗帜变了往日欢迎,变成“护我山河”与“返京速决”两幅。
魏忠贤配合一起,率东厂锦衣卫及奉系护驾迅速赶回,温体仁与内阁连夜组织防务。
京中百官闻讯,皆惊惶失措,刘宗周在议事厅愤然上疏:“崇祯方兴,此时北虏犯境,妄动南巡,朝廷何面见?”
朱由检却头也不抬,让魏忠贤将奏章收起,只一句话:
“朕不在河畔赏花,是因为有人要烧京师。”
事关建国之存亡,他斩钉截铁、毫不犹豫。
三月末夜,
朝廷重开应变方案:
兵部由洪承畴统筹,即刻调“新军20万”从南撤回京畿、山海关。
北方设“京防总司”,由魏忠贤带领锦衣卫十二营与山海关守军合并,强化京畿防线。
东林党围攻者即封镇抚,如左光斗急奏要火速议和,朱由检笑曰:“和谈还能抵御火器?”
他让太傅徐光启速上缓进文书,但兵马先动,筹备御敌才是当前首务。
与此同时,海上情况也不容乐观。
顺化建文后人据说已集结小船在琉球,以“重启中华帝统”为名有异常活动。
朱由检命郑芝龙立刻启航,率水师三队护送粮舰与商船南北通运,并严令巡海武装巡视南沙、东洋诸岛,防范其飘洋北上。
“南北都不能乱,谁也别想偷时间。”
四月上旬,大军抵京。
山海关守将报告:皇太极军队集结于关外八十里,已派出斥候试探守备,虽未大举进攻,但随时可能突袭。
洪承畴连夜召开军议:火雷与连珠火铳优先部署,严守长城弱口,调红夷重炮十门,设“三线防御”阵,太子允许夜间坐镇京中,表示朝廷稳固,不容恐慌。
朱由检亲临兵营,巡视铁炮、火器兵操与战阵指挥:
“北方窒息则亡,边疆稳则国存”,多个士卒操练如山呼,威风凛凛。
他拍板:“每日横南香山一炮火,震慑可偏。”
战前准备中,朝院又传报:天机阁残党于南方作乱的火烧流言不断,欲把朝廷拖回内乱。
朱由检当夜令魏忠贤整肃各郡抚,如在湖广、江淮等地提拔忠实良吏,严查诋毁朝廷的谣言刁民。
“乱人以乱,朕绝不闲着。”
四月底,战火终于迫近。
皇太极领兵试探性攻击山海关外腹地,明军以次第火铳齐发,击退前锋。
与此同时,郑芝龙水师自东海调渡船只至黄骅浦,截断建文残兵的通海路径,防其利用船只骚扰北防。
海上风声渐紧,朱由检连夜命令:水师出海演练,震慑南洋异动,海商停止大规模交易,将货物归案,节省银两用于战资。
五月中旬,战事初见端倪:北方守军在山海关以新式炮击退数次强攻,西边有锦衣卫夜袭间谍基地,斩获天机党残余数十,南方郑芝龙护船队抵履行贸易协议,但不放松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