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听令,命锦衣卫在宣府、大同、保定设“战备工场”,调能工入驻,三月内交货。
与此同时,后金也动作频频。
锦衣卫密报:“后金大兴铁冶厂四处,遣使番邦,欲购西器。”
“其南商线已探至吕宋,试购红夷铳。”
“边境小股兵试探我边寨,未交锋,仅窥守备。”
朱由检沉思后道:“皇太极是想试水,看看朕是死是活。”
“那便告诉他,大明现在,火器能打、兵能杀、边能守,皇帝还能下令。”
工部奏报:“红夷四式炮已初步试造,射程达七百步,破城之力,已超番式。”
朱由检命名此炮为“震北”,命五十门运往辽西,刻铭:“震慑建奴”。
火炮入辽之日,边地传言:“京师出神器,要定北虏。”
边军士气大振,夜操者三千,日练者不下万众。
洪承畴亲率突击营演练火雷阵,按格物院图纸实地布阵,百米内生人难进。
七月初五,建奴突袭义州哨站。
明军以火铳迎敌,三轮齐射后火雷出阵,炸得对方溃散。
首战告捷,斩首七十二,俘三十余。
锦衣卫截口供:“建奴原计划夜袭边寨,抢粮烧仓,未料新军战法已改。”
朱由检听闻,笑而不语,只命:“自今日起,辽东北境列为一级警备区,凡犯我者,必击之。”
魏忠贤问:“是否再和谈?”
朱由检摆手:“谈也无益。和谈留着当幌子,打仗才是本事。”
说罢,他看了眼外头阴沉的天,吩咐道:“天寒地冻,北地已稳,朕该南下看看江南了。”
温体仁躬身请命:“陛下远行,京中万务如何处置?”
朱由检道:“太子年八,虽幼,然理应早学政务。此番朕南巡,就让他监国。”
众臣一听,皆是一惊。
礼部尚书迟疑道:“陛下,太子尚幼,恐难胜重任。”
朱由检反问:“汉昭帝八岁即位,唐太宗曾亲命皇孙监国。朕不过让他坐镇几月,有内阁、太傅、忠贤辅政,有何不妥?”
魏忠贤当即叩首:“老奴愿为太子效命,保京师不出一事。”
朱由检点头:“太子每日照时上朝,批阅奏章,遇大事请太傅、内阁议决。诸卿各守本职,勿视太子年幼而轻之。”
李清照出列:“臣女定会每日汇总钱粮大事,亲自面奏太子。”
黄道周却不甘心,又言:“未成年者听政,恐坏祖制。”
朱由检只问一句:“你是怕坏祖制,还是怕太子治得比你好?”
黄道周无言。
崇祯六年十一月初三,朱由检启驾南巡,随行有工部尚书杜志诚、礼部侍郎王应麟、东厂头目丁三宝,另有格物院三位提调同行,实查江南水利、工坊、税课运行情况。
离京当日,太子朱慈烺正式登上奉天殿,在内阁辅导下开启朝会。
温体仁坐于侧席,太傅徐光启亲授奏章。
太子虽年幼,但性格沉稳,礼数得体,每日卯时准时上朝,午时退堂,认真听讲,遇不解之事即向太傅发问,遇重要之事必请内阁斟酌定夺。
初十,吏部推举山东临清知州升任通政使,太子不急批,转问:“此人在任五年,是否有政绩?”
温体仁代答:“有水利、免灾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