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报的最后,洪承畴更是用血,写下了一个“急”字。
朱由检拿着奏报的手,微微颤抖。
他知道崇祯元年有旱灾,也提前做了些储备和安排,命令各地常平仓不得懈怠。可他没想到,这场大旱,比史书上寥寥几笔的记载,要恐怖百倍!
赤地千里,易子而食!
这八个字,像八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他的心上。
他这个皇帝,刚刚还在为平定西北的战功而踌躇满志,可就在他的治下,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他的子民,竟然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传旨!”朱由检的声音嘶哑干涩,“命户部、工部、内阁所有官员,立刻到文华殿!快!”
然而,坏消息,从来不会只来一个。
就在百官紧急集议,商讨如何从牙缝里挤出粮食,调往陕西赈灾的时候。第二份八百里加急,又从陕西送到了。
如果说第一份奏报是天灾,那么这一份,就是彻头彻尾的人祸。
“闯塌天”高迎祥的余部,在沉寂数月之后,死灰复燃了。
当初高迎祥被福王收买,准备里应外合攻打洛阳。孙传庭将此事上报后,朱由检本打算借此机会一举拿下福王。可谁知,就在计划实施前夜,高迎祥的副手,一个名叫李自成的前银川驿卒,竟带着一部分人马,与高迎祥分道扬镳,返回了陕西。
他认为给福王当枪使,是死路一条。
如今,陕西大旱,饥民遍地,官府束手无策。李自成觉得,他的机会来了。
他振臂一呼,那些活不下去的饥民,便如同找到了救星一般,蜂拥而至。他的队伍,在短短半个月内,就从几百人,迅速膨胀到了上万人!
与此同时,另一个狠角色,也在四川、湖广和陕西的交界处,拉起了一支队伍。此人名叫张献忠,外号“八大王”,为人狡诈凶狠,同样收拢了大批流民。
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位大明王朝未来的掘墓人,就以这样一种方式,同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一次,他们吸取了高迎祥兵败的教训。
他们不再傻乎乎地去攻打固原、西安这样的大城。他们玩起了“流寇”战术。
官军主力来了,他们就化整为零,躲进深山里。官军一走,他们就立刻冒出来,攻打那些防备空虚的县城。抢了县衙的粮食和银子,开了监狱放出囚犯,然后裹挟着更多的饥民,立刻转移到下一个目标。
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他们就像一群打不死的饿狼,在整个陕西、山西南部,四处流窜,制造混乱。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陛下!此乃疥癣之疾,不足为虑!”都察院左都御史钱谦益出班奏道,“当务之急,是赈灾!只要让灾民有饭吃,这些流寇,自然就会散去。臣以为,应立刻从江南、湖广调粮,发往陕西。同时,可下罪己诏,安抚民心,则乱事自平。”
他这一番话,立刻得到了许多东林党人的附和。在他们看来,这些泥腿子造反,就是因为没饭吃,给他们饭吃就行了,动刀动枪,有伤天和。
“放屁!”
这次骂人的,不是曹文诏,而是刚刚从诏狱办完事的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