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披厚裘出场,盔不戴,立在台阶上,身后是两列亲兵。他没先看人,只先看碑。碑后是雪,雪后是海。隔着风,声音不高,却也清。
“韩定邦,前营副将。去年冬月、今岁正月,粮台出饷两次,折银各万三千两,短数两百五十八,兵名册对不上。
粮台回称副将押签后再分拨,腰刀营、前锋营均称被扣,问其何人留置,皆指副将。”
他抬手,书吏把一摞薄薄的票据举起,边角贴了密密几张小纸片。雪光下,纸面泛凉,“可有异词。”
韩定邦抬眼,声音发哑,却不抖,“军饷由粮台直发至各哨,副将按册点名,末尾押签以示查验。短少之数,出在粮台与转发小头目,副将未扣一文。”
他顿了一顿,又道,“上月我以领饷时夹带虚名之事,连报三次,请主帅严查。粮台回说误,我不信,遂拟再请。不想今日被押。”
袁崇焕面色不变,指尖微敲案角,“你押签之日,粮台门口有你亲兵两名驻守。亲兵何来。”
韩定邦答得干脆,“防乱。上次发饷差点打起来,我叫人看着门,免得有人趁乱偷票。”
“谁叫你这么做的。”
“规矩该如此。”
台上一静。雪在空中被风吹成一道一道的白线,插在人的眼里扎得发疼。校场外,茶棚里的火眼看要灭,有人伸了个手,赶紧又缩了回去。
王承恩的眼,藏在校场角落的炭盆背后。小吏把笔尖藏在袖里,手指在木板底下轻轻点着格子,点一次,画一小黑点,代表一句话,隔一息,再点一次。
点点成音,音成了远处某处案头上的细线。线拉直,就成了一句:副将辩称,押签为验。
袁崇焕不看角落,只看台下。他的眼里没有火,只有冰。他挥手,粮台老吏被人押上来,额头的汗被风一吹,结成一层薄霜。
老吏抖得厉害,膝盖刚挨地,话就滚出来,“主帅,钱不在小的手里,小的按册发,短的是前锋营二哨与腰刀营一哨,小的问过,是副将口令先留二十,等后补。小的哪敢不听。”
韩定邦声音拔高了一寸,“胡说。哪有此令。”
老吏眼珠子转了一下,手指往旁边一摇,“有回执,有印。”
一张油腻的纸被亮出来,上面按着两个小方印,一个是粮台的,一枚是副将营中的押印。
印真,字真,只是印痕太新,纸太旧。营中人看得出来新旧不合,嘴唇却不敢动。
韩定邦笑了一下,笑意里没一丝血气,“这印是我的,但这印在三日前丢过一回,后又寻回。谁用它去按了什么,我不知道。”
袁崇焕的眉峰微动了一动,像风里翻过的一片硬雪。他抬手,亲兵拖来一口小炉,炉里燃着一团蓝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