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搅宫水,想让三宫各疑其心,再引凤卫之争、储嗣之危,最后反噬圣心。”
张嫣轻叩几案,声音不紧不慢,但每一字都仿佛落在了高喜仁心头。她并非多话之人,这些年宫中如何起落、妃嫔如何更替,她从不插言,只守慈宁宫三尺香案。
可她不是不看,而是未到时候。如今,时机到了。
她缓缓站起身,望着院中日影斜斜,像是低声对自己说的:“这宫里,是开始不干净了。”
“传话,今夜子时前后,不惊动旁人,请皇后入慈宁宫。”
高喜仁应命而去,不多时便绕过内廷走廊,悄悄唤来绿荷,一句传话,便让周皇后神色微变。
“请我深夜赴慈宁宫?”
绿荷惊讶之余却没问什么。她陪着皇后多年,知道这位素来稳重的太后从不无故召人,尤其是夜半时分,若无大事,绝不开口。
慈宁宫内,油灯通明,香炉袅袅。张太后依旧是那身素净团花织金袍,头戴东珠凤钗,一派老宫人气度。
她站在一幅山水挂轴前,听得外头小太监通禀:“皇后娘娘到!”
“让她进。”太后不动声色。
周皇后缓步入内,行礼如仪:“儿媳参见太后。”
张太后转身,手指轻轻指了指蒲团:“来,坐下说话。”
待两人落座,她缓缓开口:“宫中近日流言,你听过了。”
周皇后略一点头:“沈贵妃也曾与儿媳提及过。”
张太后冷哼:“她提你什么?”
周皇后不急不躁:“她说,宫中风言多生,担心有人故意使间也提到了凤卫。”
张太后低头轻抚手中佛珠,眼神沉静如水:“她倒是聪明人,知道借口担忧。但你可曾想过,为何偏偏这个时候?”
周皇后抬头:“太后意思是,这事非出宫中妃嫔之手?”
张太后点点头:“宫中女人再多心眼,也多是争宠、夺子、抢人。可这回不一样。”
“凤卫是守宫军,立足未稳,外头便有人借此生疑;太子虽立,却又传出要母贵女,封小公主为储;你求见陛下,被人拦下,连凤头杨氏那边都听了风声。”
她说到这,轻叹一声:“这不是宫斗,这是一场局。而且是早就布下的局。”
周皇后眉头紧锁:“太后意思有人混入宫中?”
张太后目光微沉,点了点头。
“这两个月,景仁宫旧人重新入用尚衣局、尚食局、内洗房、茶水处。你可记得,是谁调进来的?”
周皇后略一思索,脸色顿时变了,“不是儿媳批的。”
张太后冷笑一声:“你当然没批。是内务府旧档调入,赵弘道盖了章。而赵弘道,过去就是客氏余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