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李淑英所绘之盐银五线图,密送至东厂卢象升。令卢象升南下查证,限三旬之内,拿下涉案主事以上官员名单。”
“另令东厂调两名密探,入苏州盐商中调查多年未动的文和号银庄,这家庄子每年都有巨额转账,却从不报税。”
王承恩记下,躬身应道:“是。”
与此同时,李淑英也悄然回到自己的静舍,将余下的账册一页页摊开,她并未停手。
她总觉得,这条银流链子背后,肯定不止一个袁崇焕。官银丢了,总得有人收;这些人若真是朝中大员,或许连通辽东岁币也未可知。
果不其然,数日后,一封来自皮岛的急信,被王承恩亲手呈至朱由检御前。
信是毛文龙密使所写,所述正是:袁崇焕仿制佛郎机之事属实,且每年向后金输送岁币三十万两。
这与李淑英所查出苏盐银差之总额,几乎一模一样。朱由检看完后,没有说话,只是将李淑英的盐银图与密信并列摆在案上。
一张图,是从宫中妃子手中来;一封信,是从皮岛总兵密探口中来。
两条线,从不同方向,指向了同一笔银,岁币三十万两。他缓缓吐出一口气,声音低哑,却含着肃杀之意:
“袁崇焕,你真是好手段啊。挪朕江南盐税银,输敌为保自己防区,你是真把自己当辽王了?”
他骤然起身,一拍案桌,冷声道:
“传旨,锦衣卫即日起调三路赴江南、山海、皮岛,彻查岁币流向与银庄往来。李淑英坐镇内府账房,凡涉银线皆需其过目。”
“如有阻挠,格杀勿论。”
朝堂已动,帝心如铁。这一年三月,大明内帑初清,江南盐政震动,凤卫夜操将起,辽东疑云愈浓。
就在这表面风平浪静之时,紫禁城内,另一起暗流,正悄然滋生。
三月暮春,紫禁城内繁花初放,满宫皆在准备宫中册封太子与长公主的大典。
前有太子朱慈烺立储在即,后有温惠贵妃所出长公主朱景宜喜获天恩,宫人喜气洋洋,连宫门守卫也眉眼带笑,仿佛春色连带着人的心气也明朗了许多。
可在这种喜庆之中,有些声音,却像幽暗潮湿的阴风,悄然潜入了高墙红瓦之间。
这一日午后,延禧宫侧殿中,沈贵妃正抱着刚满月的景宜公主喂乳,襁褓之中,女婴肌肤雪嫩,啼声清亮,连太医院都称其肺腑强健,天赋上佳。
“陛下给她取名景宜,”沈贵妃轻声哼着歌儿,温婉望着女儿的面容,“是愿她此生光明安宁。”
宫女明兰在旁,一边收拾一边道:“奴婢听说,宫外都传小公主有福相,说不定将来福泽深厚、贵不可言。”
话音未落,另一个叫琬芝的小宫女低头道:“娘娘,奴婢今早听一事不知当不当讲”
沈贵妃回头一笑:“讲罢。”
那小宫女低声道:“奴婢送膳去御膳房时,听人说宫中如今最受宠的是延禧宫,贵妃得宠,皇后冷宫。还说”
她声音更低:“还说陛下如今宠爱贵妃与小公主,太子都要靠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