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沉默了半晌,终于轻轻地点了点头。
宫女们都觉得奇怪,一向早睡的皇后娘娘,竟亲自守在小厨房里,盯着一盅汤,时不时地添上一点柴火,神情专注而复杂。
参汤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
当周皇后端着一个朱漆托盘,亲自来到乾清宫时,已是深夜。
朱由检正埋首于一堆来自北方的军报之中,眉头紧锁,丝毫没有注意到她的到来。
“皇上。”
一声轻柔的呼唤,让朱由检从纷繁的思绪中抬起头。他看到妻子站在灯下,手中捧着托盘,脸上带着几分怯生生的神色,不禁有些意外。
“皇后?这么晚了,你怎么过来了?”
“臣妾看皇上操劳,炖了些参汤,给您补补身子。”周皇后将托盘放到御案一角,垂着眼帘,不敢与他对视。
朱由检看着那碗冒着热气的参汤,又看了看妻子略带憔悴却尽力表现出柔顺的脸庞,心中的那点不快,早已烟消云散。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拿起汤匙,舀了一口参汤,慢慢喝下。
温热的汤水顺着喉咙滑入胃里,暖意传遍四肢百骸。
“味道很好。”他放下汤匙,看着妻子,语气温和了许多,“你也累了,早些回去歇着吧。”
周皇后抬起头,看到丈夫眼中没有了往日的疏离,心中一暖,那点残存的委屈,也化作了柔情。她低低地“嗯”了一声,行了个礼,端着空碗,脚步轻快地退了出去。
看着妻子离去的背影,朱由检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发自内心的笑意。
帝王家,难得有温情。张嫣这位皇嫂,又帮了他一个大忙。
“王承恩。”
“奴婢在。”
“明日一早,把朕内库里那对南海进贡的暖玉如意,送到慈宁宫去。”
朱由检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再传朕的口谕,从内帑中拨银五万两,充作慈宁宫的用度,算是朕谢过皇嫂的糕点。”
王承恩何等机灵,一听就知道皇帝指的是什么,连忙躬身道:“奴婢遵旨!皇上与太后、皇后娘娘,家和万事兴,这是大明之福啊!”
朱由检笑了笑,没再说话,但心情却轻松了不少。家里的事情安稳了,他才能腾出全部的精力,去应对外面那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就在紫禁城的后宫之中,帝后关系悄然回暖,联盟愈发巩固之时,一股钢铁洪流,正沿着京师通往北方的官道,卷起漫天尘土,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