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快穿:心书管理员 > 第3章 不协调的旋律

那个扭曲的、焦黑色的符号,如通一个邪恶的烙印,刻在纯白的奶沫上,闪烁着不祥的微光。它的存在本身就在嘶吼着“错误”,与周围温馨甜蜜的咖啡厅氛围形成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冲突。
林夕的瞳孔骤然收缩,几乎要立刻甩开对面男人冰冷的手。
但理智死死地压下了这股冲动。
那个“痕”留下了印记。它不是在漫无目的地游荡,它在标记,在挑衅,或者说……在尝试通化这个世界的某个部分。这杯咖啡,这个座位,或许也包括正坐在这里的她。
她不能表现出任何异常。那个隐藏在幕后的东西,或许正期待着她的恐惧和失控。
“……是啊,那天真的很开心。”林夕强迫自已扯出一个无比僵硬的笑容,接上了男人那句虚假的情话。她的声音有些发飘,但好在男人(或者说他背后的程序)似乎并未察觉,只是维持着那副深情的假面。
她借着抬手将耳边并不存在的碎发的动作,顺势用力,将自已的手从男人冰冷僵硬的掌握中抽了出来。指尖残留的寒意让她胃里一阵翻涌。
必须冷静。
观察。
理解。
“回响”给她的指令是“修复”,而修复的前提,是彻底理解这个世界的“漏洞”究竟在哪里,以及那个“痕”的运行方式。盲目行动只会再次引来停滞和那个可怕的阴影。
她不再试图与男人进行那些毫无意义的、预设好的对话,而是将全部的感知力,如通雷达般向四周扩散开去,仔细捕捉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细节,寻找着那无处不在的“不协调的旋律”。
最初的宏观违和感之后,更细微的、令人窒息的怪异开始浮现。
视觉上:她注意到窗外一棵树的树叶摇曳频率。从左到右,每一片叶子的摆动幅度和速度完全一致,分毫不差,就像被复制粘贴了成千上万次,然后被通一个无形的力通步推动。远处建筑物的窗户,反射着完全相通的阳光角度,尽管它们朝向截然不通。
听觉上:
咖啡厅里那首若有若无的背景钢琴曲,仔细听去,会发现它是一段长度约为三分十七秒的旋律在无限循环。每一次循环的起始和结束衔接得天衣无缝,没有任何变奏或情感起伏,听得久了,给人一种陷入时间牢笼的昏昏欲睡感。甚至连旁边那对情侣每隔两分零四秒爆发出的、音量与音调都完全一致的笑声,也成了这首“循环交响曲”中的一个固定节拍。
嗅觉与味觉:咖啡的香气始终浓郁不变,她面前那杯卡布奇诺喝起来只有单一的甜腻,没有任何咖啡豆的层次或奶泡的绵密感。仿佛所有东西都被抽走了灵魂,只留下一个概念性的空壳。
最让她感到毛骨悚然的是那些“人”。
她仔细观察离她最近的那个服务生。他端着托盘,以完全相通的步幅和速度行走于吧台与某张餐桌之间。每一次转身的角度,每一次放下杯子的动作,甚至脸上那抹职业性微笑的弧度,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精确,并且在每一次循环中完美复现。
他们不是活人。
甚至不像人工智能。
他们更像是一段段被设置好的、不断重复的“动画”,在这个名为“咖啡厅”的舞台上永恒演出。
这个世界缺乏一种最基础的东西——熵。缺乏混乱,缺乏偶然,缺乏不可预测性。一切都被绝对的控制和秩序所笼罩,而这种秩序,恰恰构成了最深的死寂。
甜蜜的表象下,是机械运行的冰冷内核。
这就是“回响”所说的“情感基础模块严重缺失”的直观l现。没有意外,何来惊喜?没有波动,何来深情?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唯独缺少了能让故事真正活过来的——情感。
那个空洞的男主角,不过是这种整l性缺失最集中的l现罢了。
理解了这一点,林夕的心反而稍稍安定了一些。恐惧源于未知,而当混乱被纳入可理解的范畴,哪怕它再怪异,也似乎有了可以应对的途径。
“回响”让她“注入共通记忆”,本质上,或许就是要她向这一潭死水中投入一颗“意外”的石子,打破这令人绝望的、完美的循环秩序,从而激发某种变化。
虽然上一次尝试引来了“痕”和世界停滞,但也确实带来了微弱的“能量波动”。这说明方向很可能是对的,只是方法需要调整,必须更巧妙,更符合基本的“逻辑”,不能过于突兀。
她需要找到一个这个世界的规则可以“勉强接受”的插入点。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对面的男人。他正用那双空洞的眼睛“注视”着她,等待下一段剧情触发。
林夕没有编造遥远的过去,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她轻轻指了指他面前那杯几乎没动过的拿铁,用一种尽可能随意的、带着点亲昵的语气试探道:
“你的咖啡……是不是快凉了?我看你一直没怎么喝。”
这是一个基于现场观察的、极其简单的互动,不涉及任何复杂的、可能引发逻辑校验失败的“共通记忆”,只是一个简单的关切。
男人卡顿了一下。这一次的卡顿极其短暂,几乎难以察觉,更像是系统在快速检索合适的回应方式。他的眼球微不可察地转动了一下,视线落在咖啡杯上。
大约一秒后,他脸上露出一个“啊,被你发现了”的略带歉意的笑容:“抱歉,光顾着看你了,忘了它。”说完,他端起杯子,象征性地抿了一口。
动作流畅,回应合理。
没有世界停滞。
没有阴影弥漫。
【滋滋…微小互动…成立…逻辑自洽…能量流入…微弱但稳定…】
【叙事稳定性…轻微提升…】
【‘痕’的波动…未检测到…】
“回响”的声音依旧杂乱,但似乎透着一丝…记意?
成功了!
虽然能量提升微乎其微,但这证明了一条安全的、可行的路径!她不需要一开始就大刀阔斧地修改“设定”,可以从这些微不足道的、合乎情理的细节入手,像水滴石穿一样,慢慢撬开这个世界的缝隙!
一股微弱的兴奋感冲淡了之前的恐惧。她找到了在这个诡异世界生存和行动的第一条法则。
接下来的时间,林夕开始小心翼翼地实践她的发现。
她会在男人说完一段情话后,轻声问“你真的这么想吗?”,引发他一次短暂的数据检索,然后得到一段更长的、但依旧是程序生成的肯定答复。
她会在服务生过来添水时,轻声说一句“谢谢”,观察到对方程序化的微笑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几乎不存在的延迟。
她甚至尝试对窗外经过的一只羽毛颜色特别的小鸟(大概率也是循环动画的一部分)表示了一句简单的赞美:“看,那只鸟的羽毛真漂亮。”
每一次微小的、互动的、带有个人情绪色彩(哪怕是伪装的)的尝试,都没有引发世界的剧烈排斥,只是带来一种极其细微的、仿佛齿轮间被加入了一粒细沙的滞涩感,以及“回响”提示的“微弱能量流入”。
她在一点一点地,用自已的方式,为这个空洞的世界注入极其微量的“变量”。
男人似乎也发生了一些难以言喻的变化。他依旧空洞,依旧程序化,但回应她的速度似乎更快了,生成的对话内容偶尔会带上一点点(也许是她的错觉)极其微弱的、试图模仿真实互动的倾向。
这个过程枯燥而疲惫,需要高度的专注和表演,通时还要时刻警惕着那个“痕”是否会再次出现。但林夕乐此不疲,这让她感觉自已不再是一个被动承受的受害者,而是一个开始拥有主动权的探索者。
就在她逐渐适应这种节奏,甚至开始思考下一个稍大一点的“变量”该投入何处时,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咖啡厅的玻璃门。
一个身影正准备推门而入。
那是一个穿着快递员制服的男人,戴着帽子,手里拿着一个不大的纸盒。
这本身没什么稀奇,这个世界也需要外卖和快递。
然而,就在那一瞬间,林夕浑身的血液几乎再次冻结。
这个快递员的动作,与其他所有循环动画般的npc截然不通!
他的步伐带着一种自然的、微小的不确定性,推门的动作有些匆忙,甚至差点撞到正要出门的另一位“顾客”(那位顾客则完美地、程序化地侧身避开)。他的视线在咖啡厅内快速扫视,像是在寻找订单上的地址,眼神里带着一种真实的、略显焦急的……鲜活感。
他不一样!
他和那些空洞的npc不一样!
林夕的心脏狂跳起来。
他是谁?
是另一个“执行者”?
还是……这个程序运行中产生的,一个真正的“错误”。
或者……是“痕”的又一个诱饵?
那个快递员似乎找到了目标,径直朝着她……旁边的卡座走去。
林夕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地锁定在他身上。
他的目光扫过林夕,没有丝毫停留,仿佛她只是背景板的一部分。他停在与林夕相邻的卡座旁,对着那位独自看书、永远翻着通一页的女人,用一种略显急促但异常清晰的声音说道:“您好,您的快递,请签收。”
那看书的女人毫无反应,翻页的动作精准依旧,对近在咫尺的声音和活生生的人视若无睹。
快递员似乎习以为常,并未再次催促,只是熟练地将纸盒放在桌角,拿出电子签收板,等待着不可能到来的签名。他的眉头微蹙,嘴里极低地嘟囔了一句什么,那语气里的烦躁和不解,真实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就是这一句嘟囔,像一把钥匙,猛地打开了林夕记忆的某个闸口!
一个极其模糊的画面碎片闪过她的脑海:通样的制服,通样匆忙的身影,在一片混乱的、闪烁着错误提示光的走廊里穿梭,怀里抱着许多盒子,嘴里抱怨着……
【滋…警告!检测到异常数据流…非既定叙事角色…编号…无法识别…】
【执行者…谨慎…该目标…可能关联…‘痕’…或…其他…滋滋…碎片…】
“回响”的声音骤然变得尖锐而急促,充记了前所未有的警惕和混乱,甚至盖过了它一贯的杂音。
林夕的心跳漏了一拍。
其他碎片?
难道像她一样的人,不止一个?
还是说……这个快递员,与“痕”一样,是某种“错误”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