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农安。
快到九月的长春,早晚凉意渐浓,
《南京,南京》拍摄现场,鲁川已经整理好了今天通告的全部内容,只等着到点开拍,
早上,阳光已经投射到了剧组之中,鲁川顺着阳光看过去,正巧能看到他在剧组贴下的“死磕”二字,
忽然间,鲁川鼻头有些发酸,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鲁川付出了所有努力,成功的感动了自己。
写剧本,他把书名中带有南京的著作全都读了一遍,还专门跑到了台湾,美国搜索同时期的相关资料,逐一对比了相关历史细节,前前后后去了日本六次,写出了14万字的剧本,
但是有太多暴露,甚至血腥的镜头,需要被不断的修改和打磨。
这一来二去,又是半年过去。
开拍前夕,他又是个人筹资一百万,提前组建剧组。
求爷爷,告奶奶,筹措了六千多万的资金。
就为了尽量把道具做到和历史最大程度的还原,
在长春农安这个600多亩的农田中,他花了一千五百多万,建立了拍摄基地,复刻了一座他心目中的南京城。
只是此刻,他心中情绪万千,五味杂陈。
早上起床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官方对于《南京照相馆》的官方定性,一时间悲从中来。
“中国首部主旋律商业电影吗?”
这该是我的,这该是我的啊!
是我先立项的啊!
鲁川眸中闪过的色彩当中,有羡慕,有惊异,而且酸的不行,有一种命运捉弄他的痛苦感。
当初在筹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他给自己撂下了狠话,在内心里认定,自己一定要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要永世留名!
只有这样,他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他一定要拍出来老百姓在面对这种灾难时的反抗精神!
而现在,曹忠先拍出来了,而且已经被电影频道官方定性,票房也是非常迅猛,将曹忠一举送到了大导的位置上去。
鲁川心里很别扭,一方面,他觉得他上他也行,一方面,他觉得曹忠的电影很不好,对日本人的描绘,太残酷了。
他就很不一样,在他心里,国人的共识一直都是日本人是“跳梁小丑”,但是那样,就证明我们败给了小丑,是对我们的侮辱,他不想用哭诉的视角,而是想用文明的视角来重述这段历史。
为此,他决定通过百姓和日本士兵两个视角,再次展现这段历史,重新客观真实地再现这段历史。
这是他引以为豪的地方!
所以,他对于曹忠的情绪相当复杂,一边,他看到了曹忠对此类型电影的开拓,一边,他又觉得自己的电影,比曹忠的更好!
但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第一才能被人尊重。
鲁川的情绪在升腾,有些喘不过气。
他很拧巴,
也很气愤。
虽然和曹忠从未谋面,但是曹忠给他的那种感觉,就像是当年《寻枪》对江文,《可可西里》对《我和藏羚羊》同样的感受。
明明是他拍的电影,外人非说是江文拍的。
明明是他拍的电影,外人非说是他抄袭的。
明明是他先立项的,曹忠非要把这个名声给他抢走!
曹忠太他妈坏了!
没过一会儿,秦兰来了。
看着自己的新女朋友,鲁川忍不住叫屈道:“秦兰,我太苦了!”
“群众演员这边,剧组这帮人竟然能抽两波成,上报群演,七百人竟然能给我报成一千人,大景招标项目费一千万,结果中标的是他妈制片人的亲戚,说是建筑公司,实际上是个三无企业,这群人太坑了!他们害我,不是他们,我电影早就拍出来了,怎么能被曹忠夺走属于我的东西?”
鲁川要气哭了,他就是想好好拍一部电影,
那群人为什么要这么对他?
曹忠为什么要抢走他的名声?
“曹导的电影,很强。但我相信,你也可以。”
秦兰眼中闪过了一丝心疼,抚慰了鲁川几把。
过了一会儿,演员终于都来了,高媛媛,刘叶,都来了。
今天的通告是一段很肃穆,很压抑的内容。
在尺度较大的戏码上,男演员甚至不敢把手放在女演员身上。
正式开拍,鲁川终于有了自己导演的气势,目光如炬道:
“各位,如果你们不去真演的话,这些女演员就得一直裸着……”
拍了一整天。
鲁川看到了《南京照相馆》的新闻还是在他眼前一直晃荡。
不爽感顿时冲击了他的脑部褶皱。
憋屈的鲁川在腾讯微博上忍不住发声:
某人的非文明鼓情绪主旋律电影称霸中国电影市场暑期档,是文化的悲哀。
他好气,
看着曹忠站在了聚光灯下,鲁川就是觉得生气,似乎他最重要的东西,已经被人夺走了,
那是他成为世界顶尖大导的气运。
……
宿舍,
嘟嘟嘟。
来了电话,曹忠看了眼,是崔新琴,于是接听。
“喂,崔老师好。”
“曹忠,张校长说了,要让你作为学长代表在新生典礼上发言。”
崔新琴也不耽误事儿,“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开学也就是大三在校生而已,但这条路,走的比别人长太多,稳太多了,如今《南京照相馆》声势正隆,由你来发言,对于学校来说,是件好事。”
“他胆子挺大的,不怕我说不该说的话啊。”曹忠都乐了。
“所以这个电话是我来打的,”崔新琴道,“你和贾张科的事情感觉已经告一段落了,他一个星期都没怎么冒头了。所以想讥讽两句就随你,但是典礼上,就别闹出太大的事情来了。而且张校长这个动作,也是对你的一种保护,你那专访有点太炸裂了,学校这个动作,也算是隐形的支持。”
“我懂了,但事情还早着呢。”
曹忠心里如此想到,等到这一届金狮奖颁出来,贾张科才算是彻底被钉死了。
但是他没法说出来。
“我明白了,谢谢老师。”
本来曹忠是想拒绝的,他想联系申奥快速开启第二部电影,他来做监制,
不过转念一想也就是两天时间而已,而且开学典礼上恰好还能碰到景田,就不用再多跑去找一趟了,
恰好申奥和景田到时候都在学校里,
到时候一起面谈就好,
之前卖给景田剧本的那部电影,曹忠准备开启了,僵尸,丧尸之类的词语,曹忠已经询问过韩三品,很难过审。
曹忠只能修改剧本,改成《我的狂犬病女儿》,到时候修改完的剧本给景田看完,然后分配下资金,就开拍。
导演,曹忠想让申奥来,
因为拍摄并不困难,
这部名为《我的僵尸女儿》的小成本喜剧电影,前世在韩国两部大片的压制下,取得了接近七百多万的观影人次,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有35亿多的票房,成绩还是相当恐怖的,
其实曹忠想让徐正也跟着学习,回头他会问问徐正的想法,
徐正虽然没有执导喜剧的经验,但是演喜剧的经验的确很足,
也能成为曹忠发展喜剧道路上的一个帮手。
而申奥,虽然也算是拔苗助长,但也算能提前起飞二十年,
曹忠到时候会把分镜图处理好,而后手把手给申奥带上几天,
随时关注,曹忠相信没有搞砸的概率,
此前拍摄《南京照相馆》的时候,那么庞大的场面,申奥都见识过了,不至于。
成绩,曹忠也充满信心,
这种电影对于目前的电影市场,非常新奇,很有操作空间,
也便于曹忠之后为了华夏电影开启喜剧电影宇宙,最主要的,这部电影,屁股不但很正,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结构。
父母对孩子的爱。
简而言之,情感叙事。
曹忠其实很奇怪,前世韩国的许多电影,总是会在电影最后给人以无法抑制的感动,
韩国,泰国,都属于中华文明圈,但论温情电影,华夏却比不过这两位,
拍出来让人感动的,卖不出票房,完全做不好叙事和商业的结合。
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我的僵尸女儿》,《奇怪的她》,《与神同行》,《姥姥的外孙》,都有地方能戳人泪点,但是华夏就是没有相类似的商业电影。
甚至捡人家现成的翻拍。
这能是审查的锅吗?
曹忠是断然不信的,归根结底,
国内导演这群人,想国外搞奖的,屁股歪,想玩儿大片,玩不懂,有些人又是自持甚高,不想玩儿小片,这才会出现这种割裂的情况,
他认为这并非中国导演“拍不出来”,而是整个电影产业的环境、市场和创作思维暂时没有形成大量生产这种类型影片的成熟体系。
“情感叙事”是内核,“类型片”是外壳,电影先是有一个非常坚固的类型片框架,比如奇幻片,喜剧片,家庭伦理片,然后用充沛的情感作为填充物和润滑剂。
前世,中国电影发展到这条路上,已经是到了《人生大事》,《送你一朵小红花》,《你好李焕英》等时候了。
人们才开始摸索出来这种类型的创作规律。
工业体系落后了韩国十五年之久。
而在奇幻层面上的融合,更是只有《照明商店》才稍微显示威力。
其实中国很适合这种电影,或许这此类型电影的票房不会大爆,但对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提升市场天花板,是足够的。
只要不是过度营销到《热辣滚烫》那种态势,也就不会出现反噬。
曹忠在《南京照相馆》是存在过度营销的,但他不后悔,只有把舆论拉满,得到足够的票房,他才能打断一批导演企图追求“文明”反战的叙事,比如鲁川。
之后的电影,他必然要加快速度,推进内容,最大化的提升中国电影市场容量。
而情感叙事类型片,通过此类电影嫁接喜剧元素,对未来的喜剧市场,同样能开发出值得开垦的蓝海。
曹忠要做一个破局者,
要给那帮导演看看,你们看不上,不想建的电影工业体系,
有的时候很简单,甚至简单的不像样子。
不是中国电影不行,只是你们局限在一个小圈子当中打转。
天天怪大环境不好,实际上他们才是破坏大环境的那些人。
而且,曹忠也在筹备自己的第二部电影剧本,他要拍的第二部,也和南京有关。
正研究着,王仁君进来了。
“忠哥,有人在网上骂你。”
曹忠看了消息,笑了。
他本来都没理由针对鲁川,这下子好了,小丑送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