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唐星星盯着手机银行弹出的余额提醒,感觉喉咙里卡了颗剥了皮的葡萄,既吞不下去也吐不出来。小数点前那位数孤零零地站着,像极了此刻站在民政局门口的他。
离个婚还磨蹭什么王莉挎着新买的鳄鱼皮铂金包,口红是刚补的斩男色,别忘了你答应再给我转五十万青春损失费。
他忽然想起四年前她表白时的场景——那晚她眼睛里洒满星光,说:星星,我就喜欢你认真工作的样子,特别可靠。
如今她眼睛里只倒映着支付宝的转账界面。
疫情下的民政局门口排着疏离的队伍,每对夫妻间隔一米五。前面那对正在互相喷酒精消毒,不知是要杀病毒还是杀爱情。
下一位!工作人员隔着防护面罩喊道,声音闷得像罐头发霉的黄花鱼。
唐星星突然笑出声来。王莉瞪他:疯了
我在想,他抹掉笑出的眼泪,结婚证工本费九块,离婚证也是九块。这物价四年都没涨,真是民政局最后的温柔。
第一章崩断的弦
唐星星觉得自己像一只被钉在电子屏上的蝴蝶,翅膀还在颤,但已经不属于天空。四年的保险生涯,让他见惯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婚姻的千姿百态。他经手过的理赔案件中,有为了给妻子治病倾家荡产、最后连自己的药都停了的丈夫;也有在丈夫病榻前就已经找好下家、连葬礼都没参加就搬去新欢家的妻子。
这些碎片化的现实,像一块块尖锐的玻璃渣,撒进他对婚姻的想象里。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婚姻到底是什么是两个人相濡以沫的承诺是一纸利益交换的契约还是社会给我们设定的一道必答题,不管适不适合,每个人都都得填上自己的答案
办公室里的空调呼呼地吹着冷风,却吹不散唐星星心头的燥热。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和业绩排名,像一根根无形的线,将他牢牢束缚在这个小小的工位上。他的工位收拾得一丝不苟,文件整齐归类,电脑旁放着一盆绿萝,那是他特意养的,为了让冰冷的办公环境多一点生机。每天早晨,他都会仔细擦拭每一寸桌面,将客户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对待每一位客户,他都耐心解答疑问,仔细分析保险条款,甚至主动提醒客户注意事项。同事们常笑他太过认真,他却觉得,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得起客户的信任。
星星啊,这月做得不赖嘛。李经理不知什么时候踱到他身后,一只手随意地搭上他的椅背,就差那么一丁点儿,就能超过我喽。
唐星星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四年前他刚入职时,李经理还不是这样的。那时她刚嫁给那个大她二十岁的发改委官员,脸上总挂着新婚的羞涩,常常说:女人嘛,总要找个依靠。现在看来,那场婚姻不过是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她用青春换稳定,他用权力换年轻。各取所需,银货两讫。
都是经理带得好。唐星星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李经理满意地点点头,踩着高跟鞋嗒嗒地走开了。看着她摇曳生姿的背影,唐星星不禁想起上周处理的理赔案: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猝死在岗位上,妻子来办理赔时哭得撕心裂肺,却在签字时不小心露出了新做的美甲和手腕上的卡地亚手镯——那明显不是她这个阶层能消费得起的东西。
办公室另一头突然传来李经理的尖叫:谁又偷吃我的酸奶了!查监控!罚五百!
唐星星没抬头。他早就习惯了。在这个办公室里,一盒酸奶比一段婚姻更值得尖叫,至少酸奶的归属是明确的,而婚姻中的谁付出多少、谁得到多少,永远是一笔糊涂账。
他时常思考自己的婚姻。和王莉是相亲认识的,漂亮、得体、门当户对,一切都符合流程。他们像完成一个项目一样完成了见面、约会、见家长、买房、结婚、生子这一系列步骤。但他从没问过她:你觉得婚姻是什么她大概也会愣住,像被问了一条超纲的考题。
下班路上,他习惯性地点开手机里的家用监控。两岁的儿子正搂着他的枕头睡着,小嘴嘟着,仿佛在梦里还喊着爸爸。那一刻他心头一软,好像忽然摸到了一点婚姻的实体——它或许不是什么浪漫传说,而只是一个承诺:让孩子有个地方安稳地睡,有个人踏实地爱。
回到租的单身公寓,他拨视频回家。响了很久才接,王莉敷着面膜,背景音嘈杂得很。
才下班钱转了吗账户没动静啊。
这就转,他停顿一下,你那边好吵
姐妹聚会呢,先不说了啊。钱到了告诉我。
电话挂得干脆利落。他想起白天处理的一个理赔案:一个送外卖的小哥,省吃俭用给老婆买了份高额保险,自己出门送餐时被车撞没了,临终前问的是:赔款够他们娘俩过日子吗
而他,每月按时打回去的四万块,似乎只喂大了王莉的胃口和物欲。婚姻如果只剩下转账记录,那跟做生意有什么区别还是不平等的那种——男方无限责任,女方有限责任。
深夜,唐星星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窗外城市的灯光透过窗帘缝隙,在天花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想起大学时读过的《围城》,那时他还不懂为什么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现在他懂了,婚姻这座城,进来时带着憧憬,出去时带着伤痕,而在城里待久了的人,早就忘记了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第二天,他去交了辞职报告。
他突然不想再做那个只出钱不出人的爸爸了。他想回家,想把婚姻从一纸合同过成一段实实在在的日子。
人力资源部的阿姨看着他的辞职报告,推了推老花镜:小唐啊,想清楚了这年头工作可不好找。
想清楚了。唐星星点点头,有些东西,比工作重要。
阿姨叹了口气,在申请表上盖了章:祝你好运。
抱着纸箱走出公司大楼时,唐星星回头望了望这个他工作了四年的地方。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冷硬的光,像极了现代婚姻的表面——光鲜亮丽,却冰冷易碎。
第二章困局与暗流
老家的村口,大喇叭循环播放着防疫通知,用方言念叨戴口罩、勤洗手,听着有点滑稽。村支书老李头举着喇叭喊:乡亲们注意!新冠病毒不是闹着玩的!比你媳妇发脾气还吓人嘞!
唐星星拖着箱子进院时,儿子正蹲地上玩泥巴,抬头看见他,愣了一秒,哇地哭出来,扭头就往屋里跑。
小没良心的,母亲笑着拍孙子的屁股,天天念爸爸,真见了倒怕!
王莉是第二天才从娘家回来的,一进门就抱怨:这什么破地方,一路查八遍体温,我嗓子眼都被捅出茧子了!
data-fanqie-type=pay_tag>
吃晚饭时,电视播着武汉封城的消息。父亲叹气:这疫情不简单啊。
唐星星接话:是,我工作也辞了,接下来几个月没收入,咱得省着点花。
王莉啪地放下筷子:什么意思我不能花钱了
不是不能花,是要有计划地花。
合着我嫁给你就是来吃土的她眼圈一红,摔了筷子就走。
这场争吵像一面镜,照出他们对婚姻的理解完全不同。他要的是风雨同舟,她要的是只甜不苦。
村里防疫措施五花八门:隔壁张大爷在门上贴家有恶犬,比病毒还凶;对门李大妈天天烧艾草,说是驱邪;村东头老王给狗都戴了口罩,说狗也要讲卫生。唐星星看着这些荒诞又真实的防疫措施,不禁想起城里人抢购双黄连、囤积卫生纸的疯狂。疫情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在这个特殊时期,唐星星尽力帮助邻里。他利用自己的保险知识,帮村里老人了解医保政策;教年轻人如何通过网络办理业务;甚至帮邻居修理坏掉的电脑,让留守儿童能够上网课。这些小事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充实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莉整天抱着手机,不是刷剧就是网购,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她可以花几个小时挑选一件衣服,却不愿意花十分钟陪孩子玩一会儿。
夜里,唐星星看着婴儿床里睡熟的儿子。小家伙因为疫情出不了门,整天扒着窗户看外面。
再生一个吧,他突然说,万一咱俩有什么,孩子也有个伴。
黑暗里,王莉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翻过身搂住他:行。
这个决定做得太轻易了。他们都没想过:一个新生命,需要两人共同准备。婚姻不是配对游戏,生育更不是。
王莉怀孕后,购物欲随激素一路飙升。孕妇得补营养,她指着手机上的进口水果店,这个晴王葡萄,三百一斤,买点吧
这样的事几乎天天发生。唐星星越来越疑惑:他每月打回去的四万,加上婚前积蓄,少说两百万。钱去哪了
最让他难受的是,王莉从不给孩子买东西。大儿子的衣服是爷爷奶奶买的,玩具是亲戚送的。他有一次忍不住问:你怎么从不给儿子买点什么
她理直气壮:小孩长得快,买多浪费!有钱不如给我买个包,背出去也是给你们唐家长脸。
这句话让他心凉。婚姻如果只剩利己的计算,那跟合伙公司有什么区别还是对方偷偷撤资的那种。
疫情下的农村生活,像一面放大镜,照出了婚姻最真实的模样。唐星星开始注意到,王莉总是在视频通话时刻意调整角度,让背景看起来更豪华;她会在朋友圈发精心修饰的照片,配文总是暗示着优越的生活,却从不见她晒孩子或家庭合影。
有一次,唐星星偶然看到王莉的聊天记录,发现她在闺蜜群里说:嫁人就是要嫁个提款机,感情能当饭吃那一刻,他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第三章孤城困斗
省城的国有银行和之前的外企风格完全不同。这里不拼业绩拼资历,不重能力重关系。唐星星的直属领导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主要工作是刷剧和给领导点赞。即便如此,唐星星还是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他仔细核对每一笔账目,耐心接待每一位客户,甚至主动加班处理积压的工作。同事们笑他傻,说在这种单位干得再多也没用,但他觉得,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小唐啊,别太拼,大姐好心劝,咱这儿,稳定第一,业绩第二。
唐星星苦笑。婚姻不也这样多少人守着稳定的空壳,过丧偶式婚姻
省城的防疫更魔幻。他租的老小区里,大爷大妈靠玄学防疫:有的喝白酒消毒,有的挂大蒜驱邪,楼下大妈最绝,信放鞭炮能炸走病毒。这让他想起很多婚姻——表面热闹,内里荒凉。
小区众生相更是精彩:有天天在群里转微波炉加热口罩可消毒的王阿姨;有囤五百斤大米生虫了只好摆摊卖的赵大爷;还有信病毒是5G传播砸了路由器的钱大哥。
但也有暖心的:志愿者小张腿打石膏还帮老人送菜;开小超市的夫妇不涨价还免费送菜;怀孕七个月的网格员天天爬楼登记……唐星星也被这些温暖所感动,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利用下班时间帮助小区居民采购物资,分发防疫用品。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也暂时忘却了家庭的烦恼。
果然,快递小哥室友先中了。整个单元被封那天,唐星星抱着笔记本和一堆泡面,开始第一次隔离。
屋漏偏逢连夜雨,王莉的要钱微信准时到了:看中个包,打钱。
他看卡里仅剩的存款,咬牙转三千。
她秒回三个问号。就这点隔离,没业绩,只有底薪。哦。
没有关心,没有问候,只有一个哦。他盯着屏幕,心里某根弦咯噔一下。婚姻最伤人的不是吵架,是冷漠。
隔离期间,他视频看儿子,见孩子衣服袖子短了一截,忍不住问:衣服小了,怎么不买新的
王莉在视频那头涂指甲油,头也不抬:让你妈买去!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儿子,是你们唐家的孙子!
这句话像刀,扎进他心里。婚姻如果只剩你家我家的算计,那还有什么意义
第二次隔离结束,唐星星存款见底。更雪上加霜的是,银行委婉表示疫情编制收紧,其实就是变相辞退。
他拖行李箱出小区时,回头看了眼这困他大半年的地方。婚姻像极了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真出来了。
第四章摊牌与真相
回老家县城,唐星星才意识到问题多严重。
王莉肚子已经很大,但购物欲更大。家里堆满奢侈品袋子,孩子的东西却少得可怜。唐星星默默收拾着这个家,每天早起为孩子做营养早餐,耐心教大儿子认字、画画,细心准备孕妇餐食。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然坚持每天学习,在网上寻找工作机会,投递简历。他相信只要不放弃,总会找到出路。
疫情中的农村百态尽显:村头小卖部老板娘囤口罩高价卖,被村民骂哭;邻村老中医免费发防疫药包,虽然不知有用没,但暖心是真的;还有打工小伙失业回乡搞直播卖农产品,居然火了……唐星星从这些普通人身上看到了希望。他开始尝试通过网络接一些保险咨询的零活,虽然收入微薄,但至少能补贴家用。
那晚,唐星星偷偷查了家账——如果那能叫账本的话,只见支出不见收入,最近一笔是爱马仕包包,八万八。
他忍无可忍,开了家庭会议。
王莉,得谈谈钱的问题。谈啊,她磕着瓜子,先把这月生活费给了。我给不了,他实话实说,失业了,存款快没了。瓜子盘啪嗒掉地:什么意思没钱了不仅没钱,我还想问你,之前那两百多万去哪了
吵到深夜,真相在王莉的哭骂中浮出:P2P暴雷亏八十多万,数字货币被割一百来万,剩下的变满屋奢侈品。
最让他心寒的是她的婚姻观:不对吗没我,你们唐家能有两个孙子你爸妈对我好是应该的,那是帮他们儿子带孩子!关我什么事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凭什么光我花钱
这话彻底击碎他对婚姻的最后幻想。原来在她看来,婚姻就是交易:她出子宫,唐家出钱。银货两讫,谁也不欠谁。
离婚吧。他说出这三字时,自己都意外地平静。
王莉哭声戛然而止。她盯着他半晌,突然笑了:行啊,孩子都归你,房子折现给我。
干脆得让人心寒。她甚至没问孩子以后怎么活,仿佛那不是她生的。
手续办得很快。房子卖掉,一半钱给她。她拿银行卡时,眼里闪着唐星星四年未见的光彩。
他抱着哭闹的新生儿,看着懵懂的大儿子,第一次在孩子面前哭了。
他突然明白:婚姻可以有很多张脸,但真婚姻该是两个人并肩长成一片林,而不是一场明码标价的买卖。
第五章余烬与微光
农村的清晨来得特别早。五点钟,公鸡开始打鸣,各家的炊烟相继升起,唐星星被小儿子的哭声和大儿子要换尿布的需求同时唤醒。他一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却还是强打精神起来照顾两个孩子。即便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他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他会给孩子们的辅食精心摆盘,会带着大儿子在院子里认花草,会给小儿子唱自己编的童谣。这些小小的仪式感,让艰难的生活多了些许温暖。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唐星星决定带两个孩子出去走走。连续多日的阴雨天终于放晴,村外的油菜花田开得正盛。他细心地为两个孩子穿戴整齐,大儿子兴奋地蹦跳着,小儿子在婴儿车里咿咿呀呀地挥舞着小手。
沿着乡间小路走向田野,金色的油菜花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远望去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花浪翻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大儿子挣脱他的手,欢快地在田埂上奔跑,小小的身影在金黄花海中若隐若现。
爸爸,好多花花!大儿子回头喊道,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灿烂笑容。
唐星星推着婴儿车,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小儿子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金黄世界,伸出小手试图抓住飘落的花瓣。
他们在花田中央找到一块平整的草地坐下。唐星星把小儿子的婴儿车固定好,然后和大儿子一起采摘了几朵油菜花。他教儿子辨认花的各部分,讲述蜜蜂如何采蜜传播花粉,油菜籽如何榨成油。大儿子听得入神,不时提出天真可爱的问题。
爸爸,油菜花会疼吗大儿子小心翼翼地抚摸花瓣。
花不会疼,因为它们知道明年还会再长出来。唐星星温柔地回答,就像人一样,有时候会遇到困难,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重新绽放。
阳光下,两个孩子的小脸被映得金黄。大儿子轻轻地把一朵油菜花放在弟弟手里,小儿子咯咯笑着,攥紧了那抹金黄。唐星星拿出手机,拍下这温馨的一刻。这是他离婚后第一次感受到纯粹的幸福,不需要昂贵的礼物,不需要奢华的场所,只要彼此相伴,便是最好的时光。
远处,几个戴着口罩的村民在田间劳作,疫情下的生活虽然艰难,但农事依旧。大儿子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大家都戴着口罩
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病毒,大家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别人。唐星星解释道。
那花花会得病毒吗
不会,花花很坚强,就像我们一样。唐星星摸摸儿子的头,无论发生什么,生活都要继续,花也年年会开。
他们在花海中度过了整整一个下午。当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芒洒在油菜花田上,整片田野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暖金。唐星星一手推着婴儿车,一手牵着大儿子,慢慢地走回家。大儿子不时回头望向那片花海,眼中满是不舍。
喜欢的话,我们明天还可以来。唐星星承诺道。
真的吗爸爸不许骗人!
不骗人,爸爸以后会多陪你们。
这一刻,唐星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最珍贵的往往是最简单的陪伴。婚姻或许会破裂,爱情或许会消逝,但父子之间的羁绊永远不会改变。他决定要更加努力,为两个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家。
回到家中,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晚饭。看着父子三人身上沾着的油菜花粉,她会心地笑了:去洗手吃饭吧,今天有你们爱吃的红烧肉。
晚饭后,唐星星给两个孩子洗澡。大儿子还在兴奋地说着下午的见闻,小儿子在澡盆里拍打着水花,溅得他满身都是。他却一点也不恼,反而享受着这温馨的混乱。
母亲闻声进来,很自然地接过奶瓶:你去歇会儿,昨晚又没睡好吧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和眼角的皱纹,他鼻子一酸:妈,对不起......让您这把年纪还要这么操心。
傻孩子,母亲瞪他一眼,跟自己妈说什么对不起这就是当妈的本分。
父亲默默修好了婴儿床的护栏,又把早饭端到他床头。吃吧,吃完睡一觉。父亲话不多,但眼神里的关切明明白白。
在父母的默默支持中,唐星星看到了婚姻的另一种模样——相濡以沫,携手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宣言,只有日复一日的陪伴与付出;没有浪漫的鲜花巧克力,只有病榻前的一碗热粥;没有山盟海誓,只有岁月静好时的相视一笑和风雨来临时的并肩而立。
疫情下的乡村生活虽然艰难,却也充满了朴素的人情味:邻居大娘经常送来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村头的老木匠免费给孩子们做了个小木马;甚至连之前那个囤积口罩高价出售的小卖部老板娘,也羞愧地改过自新,开始免费向村民发放口罩了。唐星星也尽自己所能回报这份温暖,免费为村民提供保险咨询,帮助老人网上购物,教孩子们使用学习软件。在这些互助中,他找到了新的价值感。
一天,他带着两个孩子去镇上买衣服。大儿子看中一件印着奥特曼的外套,眼睛亮亮的:爸爸,这个好看!唐星星看了眼标价:89元。他犹豫了一下,这够他们三天的菜钱了。但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他一咬牙:买!就当提前庆祝爸爸找到新工作。
回家的路上,大儿子穿着新外套,蹦蹦跳跳,逢人就炫耀:看!爸爸给我买的新衣服!小儿子在婴儿车里咿咿呀呀,伸手要抓哥哥的衣服下摆。
唐星星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89元花得值。他明白了:婚姻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共同创造的生活价值;不在于表面的光鲜亮丽,而在于困境中的相互扶持;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或付出,而是两个人的共同成长。
晚上,他抱着两个儿子在院子里看星星。农村的夜空清澈,星河璀璨,仿佛能洗净人世的一切烦恼。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大儿子突然问。唐星星亲亲儿子的头发:妈妈去很远的地方了。但是爸爸在,爷爷在,奶奶在,我们永远在一起。
怀里的两个小家伙渐渐睡去。唐星星想起自己名字的来历——母亲说生他那晚梦见满天繁星,于是给他取名星星。
也许婚姻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一颗独立的星,但只有在彼此的轨道中相交相知,才能照亮彼此的生命。有的星星靠得近些,有的远些;有的明亮些,有的暗淡些;但只要是真诚地发光,总能照亮一方小小的天空。
疫情终将过去,生活还要继续。唐星星轻轻拍着怀里的孩子,哼起走调的摇篮曲。他明白了:婚姻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一个不完美的人。它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相互理解,在生活的浮沉中彼此扶持,共同成长。
夜还长,但天总会亮的。在疫情的阴霾下,普通人依然在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生活着,彼此温暖,相互照亮。这或许就是人生最真实的模样——在苦难中寻找希望,在困境中见证真情。
浮沉之下,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港湾。也许它不够完美,也许它经历风浪,但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有担当,就能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找到那一方属于自己的平静水域。
唐星星看着怀中熟睡的孩子,轻声说:睡吧,明天太阳还会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