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一开始苏丽莎只准备写个三千字的,没想到一写起来就收不住笔,越写越通畅,写得那叫一个真情流露,洋洋洒洒的写了五千字。
有那么一瞬间,她都怀疑自己像是文坛泰斗转世,只是一不小心选错了专业,入了农业学的坑。
经过连日来的学习,青年培训班的课程终于进行到第二阶段。
最近林玉书她们的课程安排是,上午理论知识学习,下午去搞实践,第一个去的就是海城市机械厂的生产车间。
葛广全带队走在前面,本就稀疏的地中海造型在灯泡的照耀下越发耀眼。
“同学们,给你们介绍下,这位是机械厂的赵工程师,咱们海城的第一台拖拉机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制造出来的,大家鼓掌。”
赵工在同学们热烈的鼓掌声中走出来。
他个子不高,圆脸小平头,四十出头的年纪,长相普通,即便已经当上工程师,依旧穿着一身沾了机油的工作服。
放在人堆里,说他只是个普通工人也有人相信。
这个年代的工程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干,从生产到维修都能解决,一个人就是一条生产线。
他脱下沾满污渍的棉手套,在学生们的注视着开了口。
“同学好,接下来由我为大家讲解有关拖拉机的有关知识。
在正式讲授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谁知道咱们海城市机械厂的东方红-54拖拉机是在哪年生产出来的,又有哪些特点?”
学生堆里,张大牛第一个举手。
“这个我知道,在58年生产出来的,当年我们农场第一批购买,我可是海城第一个坐上拖拉机的拖拉机手,还上了海城日报头条。”
这可是能写进族谱里单开一页的大事,哪怕过去了好几年,张大牛依旧记得清清楚楚。
赵工点头提醒,“说说特点。”
张大牛抓了抓脑门。
他就是一个开拖拉机的,怎么开拖拉机他比任何人都熟悉,可要谈到理论上的知识,他就有些词穷。
“这特点嘛,用的是柴油作业,结实耐用,我们红星有一大半以上的土地都是靠他开垦出来的。”
赵工听他说了个大概,但并不太满意。
张大牛总结的这些都只是拖拉机常见的功能,并不能够引入他这次想要讲授的具体内容。
“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看法吗?”
李向阳也举了手,听说要来机械厂参观学习,他可是提前做足了准备工作。
“东方红-54型拖拉机之所以命名为54,是因为它马力是54,是我国目前马力最足的拖拉机,比津市那边研发出来的铁牛-40拖拉机还要厉害。”
“不错。”
听得出来,李向阳确实在拖拉机马力方面做足了准备。
但也只是跟赵工心目中的回答勉强沾边。
他用眼神在学生堆里扫了一眼,见没有人
他本以为青年培训班里面汇聚了农垦局各个地方的人才,自己或许能从授课的过程中找到一些别的灵感。
现在看来,这些所谓的人才也不过如此。
赵工的眼神暗淡下去,打算开始正式授课时。
人群中,一道清澈的女声打破沉静。
“东方红-54型拖拉机是履带式拖拉机,它动力足,马力大,适合平原开垦土地使用,但它本身也有很大的缺点。”